又是一年升学季,中高考已触手可及。看到自家孩子为了复习迎考,每日挑灯夜战,没有一位家长不心疼的。要突破这一困境,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学习。据了解,如今不少教育学家都为此动足脑筋。
第四届惠灵顿中国教育节(杭州站)近日在杭州市萧山区惠立学校举行,现场大咖云集,包括鲁汶大学(比利时)体验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FerreLaevers教授。正是他,只用一块普通的鹅卵石,就轻松破解了有效学习的密码:关键是提高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与幸福度。
原来,FerreLaevers教授曾做过一个“石头实验”:一位1岁左右的女孩得到了一块鹅卵石,而后做出了一连串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在本次教育节上,他专门分享了这段实验记录视频——
FerreLaevers教授
小女孩先用手掂了掂石头,试图估摸石头的轻重;
然后,又摸了一遍石头,仔细观察鹅卵石的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
接着,鼻子凑过去闻了一下石头,想知道石头的气味;
最后,小女孩把石头扔在地上,再捡起来,并不断重复抛石头和捡石头的过程,并情不自禁咧开了嘴,看上去十分投入和十分开心。
这段视频虽然不到5分钟,却完美诠释了小女孩独自开展有效学习的全过程。
据FerreLaevers教授分析:她掂石头、摸石头、闻石头的行为,是对新事物的探索和学习过程;而重复扔石头的过程,又使她感受到了胳膊肌肉紧缩和放松,并且通过不断探索与重复练习,掌握了这种新规律,所以感到快乐。
“衡量是否有效学习的两大指标,正是孩子的参与度与幸福度。”FerreLaevers教授总结道。
他还顺手亮出一组调查数据,现在学前段孩子的学习效率,普遍比中学生高!“这是因为当学习压力过大,或者是学习目标性太过单一时(比如以成绩作为唯一目标导向),孩子们的幸福感和参与感会降低。”
换句话说,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如果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只要做好两件事——提高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幸福感。
幸福,正是本届惠灵顿中国教育节的主题。在此次教育节(杭州站),除了FerreLaevers教授这位情绪健康领域专家外,还有其他12位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教育专家,带来了29场演讲、会谈和研讨会,吸引了多位来自杭州及周边地区热心教育的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
专家及参加者一同进行讨论
鹿姐姐小科普惠灵顿中国教育节开创于年10月,一年一度,因为杭州惠立学校的投入使用,今年首次在杭州全面展开。该教育节的理念和形式源自英国惠灵顿公学,其中思维和教育上的思辨性是惠灵顿教育体系中一直所倡导的。惠灵顿杭州校区总校长PaulRogers罗杰珀英国惠灵顿公学成立于年,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为纪念惠灵顿公爵而创办。经过年的发展,惠灵顿公学已是英国最受尊敬的学府之一,同时也是青少年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先驱。杭州惠立学校积极营造了一个充满关怀的国际化双语社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技能和特质,在日新月异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教育是我们应对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世界的一种方式。世界的快速发展,也要求我们的教学不断保持活力,响应时代的需求、跟上变化的脚步。同时,作为惠灵顿的教学者,我们不仅是教育的执行者,饯行者,更是教育理念的分享者,将探索出来的优秀教育理念去回馈社会。而教育节就是这样一个回馈方式。”惠灵顿中国教育节总监Dr.StephenJacobi史蒂芬·雅克比博士说。
惠灵顿中国教育节总监Dr.StephenJacobi史蒂芬·雅克比博士
今年的惠灵顿中国教育节主要围绕幸福教育、早期教育、探索教育、多语言体系等五大主题展开,视野开阔,内容丰富,观点新颖,鹿姐姐在现场收获满满,印象最深的还有这两个观点:
摆脱“名师”
才是进入名校的好方法
报读英美高校的准留学生们,最近已经陆续拿到了预录取通知书,包括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其他家长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在瞧瞧研究他们的成功秘诀。
有人说,名师最重要,但也有人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在家长心目中,名师的标准是能“点石成金”。比如用一堂课的时间发掘出学生隐藏的学习技能,帮TA一步登天;或者因材施教,帮每一位学生设定适合TA的学习计划,能科学调整学习方向。只有这样的“名师”,才能帮孩子敲开名校大门。
“这两种解读都是错的。作为一名家长,我也曾犯过此类错误。在我10多年全球课堂的教学生涯中,从没遇到过这样的‘名师’。”此次教育节嘉宾之一,伦敦线上教育课程开发人IanWarwick说,“老师在课堂上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很有限。一是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看他们课堂上是否走神;二是考试。然而,学习成果优秀≠学习过程有效。因为学习就是一个’接受新知识点-遗忘-再巩固’的起伏式过程。这也是某些学生单元测和期末考试成绩差距大的原因:他们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IanWarwick
因此一位合格的名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意识到即将要面对的学习压力。特别是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名师应该告诫学生:想要真正获得知识,就不能过度依赖各类搜索引擎。对学生们而言,探索高等学科难题的过程就像在陌生环境中找路。如果用手机导航,那TA一辈子都找不到那条路;只有自己不断摸索,才能牢记。”在他看来,所谓“名师”,反而会变成学生踏入名校的“绊脚石”。“顶尖大学课堂上会教什么?举个例子,剑桥大学的老师在课堂上不会教课程大纲上的东西,更多的是和该学科挂钩的原理和理论基础。这就是所谓的’超前学习’。这样的学习会让学生质疑以前学习的理论知识,从而去探索、研究更高层次的难题。从这种授课模式来看,顶尖大学需要的正是不需要老师一步步指导、能够自主学习、并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IanWarwick解释说。
读写困难
学霸也会踩的“坑”
学霸们也有烦恼。比如,有人发现爱迪生、达芬奇和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都曾遇到过“读写困难”这个坑。
“现在,仍有不少家长对’读写困难’有误解,认为读写困难是智商低的表现。其实,读写困难是一种在阅读方面的特定学习障碍。有读写困难的青少年,难以准确、流畅的阅读。他们可能在阅读理解、拼写和写作上也存在障碍。”新加坡学习支持和读写困难干预专家傅艺萍表示,“研究证明,40%的读写困难的人也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ADHD患者在阅读及其他活动中更难集中注意力。”
傅艺萍
读写困难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傅艺萍指出,主要有4大方面:
执行功能问题。包括组织技巧,灵活思考和工作记忆等,会影响各种学习技巧和不同学习方面;
处理速度缓慢。处理速度缓慢的学生在吸收、处理和回应信息方面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对于他们而言,掌握基本阅读技巧和阅读过的内容有困难;
视觉处理障碍。有视觉处理障碍的学生,看书时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或者单词在纸上“跳来跳去”的情况。此外,他们书写时也容易经常把字母弄反,或字体很难保持在同一行。
计算困难。阅读和数学方面都存在障碍的学生,可能除了读写困难也有计算困难。
那么,怎样判断孩子有没有读写困难?傅艺萍指出,有读写困难的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如果有以下表现,就是“亮红灯”的标志:
1. 阅读水平明显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
2. 在处理和理解听到的信息时,速度较慢;
3. 难以找到合适的词语或组织问题的答案;
4. 无法推测生词的发音
5. 很难记住事物的顺序;
6. 很难看出或听出单词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7. 拼写困难;
8. 完成阅读或写作题时耗费过长时间;
9. 逃避涉及阅读或写作的学习活动。
傅艺萍建议,一旦孩子出现读写困难倾向,家长还是应该先向读写障碍领域的专业人士求助。“当然,家长也可以通过锻炼视觉化技巧、反复记忆等方式,帮助孩子拓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很后悔没去教育节现场看看?明年还有,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