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7月2日),一则《江苏省震泽中学育英学校(筹)年公开选聘学科骨干教师简章》刷爆了本地群众的朋友圈,宣告了停办十多年的震泽中学老校区,即将恢复高中办学。古镇西陲,晓庵祠旁,这座承载着无数震泽人美好回忆的百年老校,终于要回到家乡的怀抱。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传到古镇,震泽人民奔走相告。
老校回春,百感交集。
在新的一页即将翻开之际,
让我们重温这座名校的历史,
回顾震泽中学经历的百年风雨,
感受震泽古镇文脉的厚重与沧桑。
震泽中学设立于年,前身是吴江县第五高等小学。震泽施氏家族的杰出代表——著名银行家施肇曾和中国第一任驻美大使施肇基兄弟俩,在王锡阐祠堂旁的高小旧址上,创建私立震属初级中学,年秋,增设私立震属育英高中。
施肇曾(左)施肇基(右)
施肇曾生于年,字鹿珊,号省之,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书院及上海电报学校,清光绪二十年(),被派任驻美使署随员,两年后,补为驻纽约正领事官,翌年回国,任湖北汉阳铁厂提调,兼办京汉铁路工程,此后先后任沪宁铁路总办、招商轮船总局董事、沪杭甬铁路总办、京汉铁路会办等。年,施肇曾任中国交通银行董事长,年被公举为中国银行董事。年,医院。年1月,被选为国际税法平等会赴欧总代表。年,施肇曾在家乡震泽创立——江丰农工银行,这是中国近代首家民营股份制银行,有力支持了苏南地区蚕桑业的存续和发展。
施肇曾学识渊博,才华出众,英语水平较高,从年至年,先后出任驻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巴东、英国伦敦、新加坡、吉隆坡、惠灵顿等地副领事、领事之职。期间,他与人捐资创办无锡国学专修馆,邀请陈望道、钱基博、周谷城等知名学者来校授课。
年9月19日,施肇曾在上海觉园寓所无疾而终。施肇基,字植之,年4月10日生。苏州吴江震泽人。
施肇基是康奈尔大学第一位中国留学生,也是第一位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的中国学生。他求学的动力,正如他自己所说:“中国积弱,受人欺凌,愿以所学,为国家收回权利,雪耻图强。”
施肇基16岁就随团出使美国,任驻美使馆翻译生。年4月,施肇基任北京政府交通部总长兼署财政部总长,翌年任总统府大礼官。
年至年,施肇基任驻英全权公使,作为中国代表团五位全权代表之一,出席年巴黎和会。会后,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出卖山东的和约上签字。
施肇基一生,先后任驻英国全权公使、驻美国全权公使、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驻国际联盟理事会全权代表、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驻美国大使等。年6月,施肇基任旧金山会议中国代表团高等顾问,施肇基是中国第一任驻美大使。
年1月4日,施肇基病逝于华盛顿。
年的震泽中学
始建于民国二十二年(年)的尊经阁
西式的圆拱窗户
结合中式的重檐歇山顶
中西合璧浑然一体
后毁于战火
办学之初,震泽中学占地百余亩,有教育楼、尊经阁、智明堂、办公厅、健身房等建筑,施肇曾任校董事长、施肇基为名誉董事长,聘钟济川为首任校长,招收学生37人,其中还有4位女学生,开创了当时吴江教育史的新纪元。
建校近百年间震泽中学曾三次迁移、六易校名,那是一段艰难的历史、一段求索的时光、一段光荣的征程。震泽中学无畏历史变迁,无惧战争炮火,先人草创以来,秉承“诚朴”的校训,绵延至今,乃有今天的成就。
至年抗日战争爆发,震泽中学被迫关闭。
施肇曾遂于年在上海出资购买“觉园”,把部分设备搬往上海,创办育英中学和附属育英小学,吸纳了震属育英高中大部分失业教职员工。
至年抗日战争胜利,学校迁回震泽,初、高中合并,改名为吴江县私立育英中学。
年吴江县人民政府接管学校,改为公立中学。
年学校更名为吴江县震泽中学。
其间,年、年,震泽中学曾两度被定为苏州地区重点中学,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中学。
70年代的震泽中学
年因吴江撤县建市,学校改名为吴江市震泽中学。
震泽中学老校区图书馆
年6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江苏省震泽中学,为四星高中,蜚声海内外。
年9月震泽中学搬迁至太湖新城。
跨越近一个世纪,据不完全统计,从震泽中学走出的莘莘学子中,至少有2位中科院院士、6位革命烈士、2位共和国部长、1位副省长、1位少将、10位大校军官、30位博士生导师、14位政府津贴专家。可谓秉承诚朴,名师辈出,英才如泉涌,桃李满天下。
部分优秀校友剪影
岁月荏苒,不变的是“诚朴”的初心。在全省高中扩招的大背景下,在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校友的关心支持下,震泽中学老校区即将恢复高中办学。让我们共同翘首以待震泽中学育英学校的精彩亮相,并期待她为家乡再续文脉、再创辉煌!
震泽镇党委宣传办公室综合整理
部分资料摘自震泽中学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