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游文化输出成笑话,原神璃月发现日

刘军连预约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6947639382191464&wfr=spider&for=pc

随着经济的富足,许多玩家纷纷要求游戏厂商制作一些国风游戏,抑或包含传统文化的作品。有的游戏的确在这样制作了,例如出一些纯正的戏曲皮肤之类的。有的游戏则采用缝合的方式,将国风要素与日系风格缝合到一起。当然,如果只是这样做了,也算是一件值得夸赞的好事,毕竟也的确嵌套了国风要素不是?

但问题在于,既然是和日系风格缝合到一起的产物,就不要说什么文化输出了。

我一直倡导,玩家们应当将游戏的“文化输出”分成两个部分:

其一是“游戏文化输出”。

其二是“传统文化输出”。

不同的游戏,这两个文化输出是截然不同的,也是万万不可混淆的。一直以来,《原神》都被吹捧成什么“传统文化输出第一”,说什么“《原神》文化输出力压孔子学院”,什么“米哈游比华为还强”……

这些讨论在开始之前,始终都没有看清楚一件事情——既《原神》只是一款夹杂了部分国风设计要素的、日系风格的、以部分欧美人名和神话设定的电子游戏。

《原神》钟离——连最基本的中国姓名都没搞清楚

日系游戏虽然也有英文人名,但至少也有0%以上是以日语为标准的角色名字。

欧美游戏95%以上的角色名字,直接就是英文名字。

在随便看看《原神》角色的名字,有几个中国人的姓氏和名字?绝大多数都是很明显的外国人名。

就连唯一具备了部分国风设计要素的璃月,重要角色钟离,也只是一个姓。

咱们从古至今,就没有直接拿非“初始姓”的姓当名字的。如果这样,那人的名字就没法区分了。

再看看十几年前红极一时,后来烂尾了的国风动漫《秦时明月》,里面有个角色叫“钟离眛”,人家姓“钟离”,名“眛”。

钟离并非起始的姓,拿姓当名字,真是笑掉大牙。整个《原神》的璃月角色,只有胡桃一个角色,算是有完整的中国姓名。

然而,就这也不排除是编剧瞎猫碰到死耗子,取名的胡桃,恰好又有“胡”的姓氏。

《原神》的文化输出重点项目,到底是个啥?游戏文化输出和传统文化输出,应当分开#暑期游戏补给站#

前文提到,游戏的“文化输出”,应当分为“游戏文化输出”和“传统文化输出”两个层面来探讨。

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游戏文化输出”是指输出了游戏文化。

对于这点,《原神》和米哈游无疑做得非常棒,可能是目前国产游戏厂商的最强。

当下国产游戏进步飞速,《原神》的存在,可能会令更多外国玩家喜欢国产游戏。这是“游戏文化输出”的功劳,与传统文化无关。

至于“传统文化输出”,这一点,《原神》做的就不足了。

因为混淆了“游戏文化输出”和“传统文化输出”,没弄清这是2个概念,导致许多玩家将“游戏文化输出”搞成了传统文化。

这也导致了一个离谱的情况——《明日方舟》《球球大作战》《原神》和《贪吃蛇大作战》同时登上“重点文化输出项目”,玩家却只承认《原神》是传统文化输出。

这些游戏都排在一起,《原神》甚至排在《球球大作战》后面,如果这能说明《原神》传统文化输出,那《球球大作战》岂不更是传统文化了?

有人说,《原神》游戏里的云堇,外服播放量也有几百万,不就是上好的传统文化输出吗?

我认为这里存在个问题。

其一是几百万真算不上多优秀——李子柒随便一个作品就是上千万总播放。

其二是云堇压根不算纯正的传统文化角色,作为整个游戏最具传统文化的角色之一,竟然是戏曲服饰外加洛丽塔风格——可见在传统文化方面,云堇顶多只能得70分,除非纯正的戏曲角色,否则就这别想拿传统文化的分。说实话给70分就给多了。

其三,米哈游是国产游戏厂商,制作的游戏富含国风元素,这是米哈游本来就该这样做的事情——国产其它所有游戏厂商,制作的角色和皮肤,国风浓郁度丝毫不亚于《原神》。

日系游戏富含满满的日风,欧美游戏夹杂了欧美的元素,米哈游作为国产游戏厂商,制作出来的游戏嵌套了一些国风元素……这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这难道不是作为国产游戏厂商应当这样做的吗?

就连守望先锋,制作的川剧变脸皮肤,都比《云堇》的更具国风特色。

要不《原神》再给云堇增加一个川剧变脸皮肤?

《原神》作为国产游戏,具备一小部分国风要素,没必要大加赞扬。

可若要拿这一丢丢国风要素来说“文化输出”,我只觉得《原神》作为国产游戏,包含的国风元素太少了,少到除了璃月的部分风景和角色服饰,其它地方基本找不到国风元素。

《原神》璃月发现日文彩蛋,“传统文化输出”彻底没影儿了

近日,许多玩家得知《原神》璃月发现了日文彩蛋。

而且发现的位置,还是在璃月。

这一发现,彻底打破了《原神》所谓的“传统文化输出”。

如上位置,璃月地图的南边,恰好是在铜雀庙的对面,地图最边缘的位置,飞过去之后,时间调到晚上,可以看到地上有清楚的白色植物组合形成的日文。

如果看不清楚,咱把颜色调一下,非常明显的日文,而且字还很大。那么问题来了——这几个字是不是巧合呢?

还真不是。

这几个字就是《原神》的日语。

这几个日文的位置还非常离谱,恰好在那个铜雀庙后面。而璃月角色在铜雀庙烧香跪拜。

若是其它位置,倒也没太大关系。但许多网友生气地指出:这个位置实在无法接受,璃月说是文化输出,角色确实“恰好”朝着日文彩蛋烧香跪拜。

对于日文在铜雀庙后面的细节,不少《原神》玩家直言——《原神》是架空世界的游戏,铜雀庙后面有几个日文大字,这没啥关系。

对此,网友们纷纷调侃:这应该就是文化输出吧,有一点国风元素的时候就是文化输出,有日系要素的时候,就成架空世界了。

“文化输出”,已成为束缚《原神》的包袱

毫不怀疑地说,“文化输出”已成为束缚《原神》的包袱。《原神》作为一款游戏,游戏厂商只在意流水,至于文化输出有没有,对二次元游戏厂商而言是次要的。

《原神》刚开始蒙德的剧情,比较贴近欧式童话,虽然剧情不讲逻辑,但看着也放松。后来到了璃月,再到稻妻,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原神》想要脱离原本的欧式童话剧情,来点新花样了。

然而《原神》终究对传统文化并不了解,新的剧情和地图并没有多少传统文化,于是就和“文化输出”标签不相符了。就连米哈游的大伟都说:

我们一直坚持用中文的拼音。

然而真的坚持用中文拼音了么?到底用没用?

如用!

米哈游在外服叫“MiHoyo”而非“mihayou”,《原神》在外服叫“Genshin”而非“yuanshen”,米哈游的《崩坏》在外服叫“Honkai”而非“benghuai”……

米哈游一直是日系风格二次元手游的擅长者与热爱者,事实上,就连米哈游自己都不想背负所谓的“文化输出”标签。

“文化输出”标签对《原神》而言,是个沉重的包袱,游戏一开始的剧情压根就不是朝着文化输出进发的,结果非要贴上一个“文化输出”标签,结果米哈游后续也不得不做出转变。剧情的崩坏也就不可避免了。

我觉得,大家应该把压在米哈游身上的“文化输出”标签去掉,让米哈游放开手脚制作真正自己所擅长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让米哈游变得更强。

米哈游的日系编剧“世界观塑造”很强——但制作国风剧情,终究有所欠缺

米哈游系列游戏的许多编剧,都是留学日本的高材生。

而这也是为何米哈游系列游戏的世界观都非常优秀的原因,日系编剧的世界观塑造能力,的确普遍强悍,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优点。

然而纵观日系动漫和游戏,都是世界观强悍,但细节方面总是有所欠缺。这也是不可忽视的缺点。

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要细节优秀。

这里不是说米哈游编剧不行,前文已经说了,米哈游的编剧是米哈游系列游戏世界观强悍的原因。

而是说,即便同为编剧,也术有专攻,各有所长。

传统文化的游戏制作方面,我觉得还是要咱们的本土大学相关专业的高材生。

日系游戏日系学生,欧系风格游戏欧美大学的学生,国风游戏本土学生,这很合理。

就如前文所言,总不能说连基本的姓都弄不明白,总不能说在许多用词方面,连我都不如吧。

希望米哈游好好总结反思目前出现的问题,只有消除了自身的缺点,只有看清了自己擅长的风格,才能以更为清晰的姿态变得更强。对此,大家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抒发己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ilingduna.com/ddts/123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