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19日下午6时,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与惠灵顿ODA舞蹈工作室联合举办的年终文艺汇演在惠灵顿奥瓦哈创意中心(TeAuaha)盛大上演,吸引多名当地市民前来观看,这也是中国文化中心器乐、舞蹈等文化培训班一年来的成果展示。
年元旦将近,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郭宗光与一众演职人员特地在演出现场录制短视频,向中新两国民众提前送上新年祝福,企盼牛年大吉。郭宗光主任由衷发出感慨:“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上半年对中国文化中心的线下教学和实体文化交流均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中心各位教师及其学员们凭借着自身对中国文化的炽爱与坚守,通过‘云端’授课、‘云端’音乐会等丰富形式,使得各类课程即便在新西兰全国范围处于四级封锁状态也未完全中断,下半年更是迎来难得的复课契机,令每位学员得以顺利求学、圆满结课,此次年终汇报演出即是为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年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来自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古筝、琵琶、笛子、二胡班的50多位学员首度同台亮相,这群年龄、职业、培训时长等背景各异的学员们气场全开,纷纷以最高水准展现自己一年来在中国传统乐器上的学习成果,有的从零起步,有的持之以恒,为在场观众奉上了别具一格的视听盛宴。
以一袭红衣集体登台的古筝一班学员们在中国文化中心古筝教师凌嘉带领下联奏《菊花台》《唐诗联唱》等四首曲目,气势震慑全场;古筝教师左若琰率领的古筝二班学员们也不遑多让,以大气磅礴的《沧海一声笑》《北京的金山上》和《青花瓷》博得热烈反响;琵琶学员们带来的《童谣串烧》《掀起你的盖头来》灵动活泼,《茉莉花》《琵琶语》又婉约柔情,充分展示出琵琶这件“弹拨乐器之王”丰富多变的表现力。
首次登台表演的二胡班学员们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曲《海鸥》合奏朝气满满,二重奏《红星歌》亦是默契流畅。其中,参加二胡学习仅两个月有余的新学员们身着优雅旗袍、一板一眼地演奏着童趣十足的《小星星》,其诙趣的反差引发现场阵阵掌声;笛子班学员们先后演奏了新西兰观众耳熟能详的《毛利情歌》《大鱼》《丹尼男孩》等名曲,通过西方乐曲展现出笛子这件中国古典乐器的独有神韵。
一系列展现东西方文化交融主题、表演风格不拘一格的舞蹈表演,令现场观众大饱眼福。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舞蹈教师杨迪雅身着传统汉服,以酣畅淋漓的独舞《美人关》一展汉唐气韵。营造整场演出又一大高潮的,是坚持以弘扬中国舞蹈文化艺术为创业宗旨的惠灵顿ODA舞蹈工作室,带来了诸多精彩纷呈、风格各异的舞蹈精品,舞者们身着艳丽服饰,以原汁原味的蒙古、维吾尔、土家族舞蹈展现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异域风情,而随后上演的芭蕾舞与现代街舞,又以众舞者的扎实功底成功演绎出西方舞蹈艺术的精华。
家住惠灵顿下哈特区的华人观众张先生特意带着6岁儿子马克前来观看演出,希望儿子对中国传统乐器产生兴趣,进而走上习练之路,小马克当即表示自己对琵琶最感兴趣,因为“外形看起来像一把吉他但声音更酷!”;工作之余喜欢吹奏单簧管的玛丽莎·罗(MellisaLok)表示,非常欣赏笛子的优美音色,希望新的一年开始尝试这把中国传统乐器。
本场演出策划人、承办者——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舞蹈教师、ODA舞蹈工作室创始人张雅不无激动地说,距离演出开幕还有一周时间,两百多个座位便被预订一空,足见惠灵顿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情与喜爱。她直言自己“备受鼓舞和激励”,希望通过专业化、个性化、持续性的教学活动,矢志不渝地向新西兰民众呈现中国古典文化的非凡魅力。
图文信息由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提供
文字:方华魏思静
摄影、摄像:张健勇黄海山
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地表最强音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