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灵顿”在上海国际教育界一直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存在。年,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前滩横空出世,颇有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意味:来自英国老牌公学惠灵顿的优质师资、极为优越的硬件条件、英式寄宿学校的理念,迅速吸引了一批家长拥趸,开办第四年学校学生就达到了近人之多。
而再往后不久,惠灵顿的亲姐妹: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下文简称“上海惠立”)即将开办的消息又在消息灵通人士之间传开来。开办于年的惠灵顿(上海)双语幼儿中心虽然收费为当时民办幼儿园之最,却依然一位难求,很多家长更在意的就是后面能承接孩子教育,又对学生无外籍限制的上海惠立。
▲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实景
许是太过千呼万唤,所以当前几天参加惠立的正式开幕仪式时,我竟完全不觉得这是一所新校,而仿佛在参加一所学校的毕业典礼
开幕仪式上,惠立教育集团、惠灵顿(中国)国际教育集团创办人兼理事长乔英说:“今天可谓是三喜临门——惠立集团、惠立教育研究院正式成立,筹备四年多的上海惠立学校正式开学!“
荣幸的是,这次有机会和一直很低调的乔英女士及上海惠立校长周淑群有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以下为访谈实录。
乔英女士
惠立教育集团及惠灵顿(中国)国际教育集团创办人兼理事长。
上海人,牛津大学计算机学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曾在英、德、中等国IT行业从事销售、市场的相关工作长达十年。
Q为什么您会选择投身教育行业?
乔英我的本科是在牛津大学读的IT专业,之后在英特尔也工作了十多年,之所以从IT到教育,有这么大的转弯,主要是为了孩子。
年,我的两个孩子分别是1岁和3岁,到了该给他们找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也离不开我的照顾,所以我也在那时离开了英特尔。我先生是英国人,当时全家在北京,和所有父母一样,也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我孩子在北京的幼儿园是北海幼儿园,小学是北师大实验附小,算是国内体系里最好的学校了。
其实国内体系的学校是有很多优点的。我们当时在北师大附小上学的时候,校长的理念也是非常先进的。倒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促使我去办国际教育,但很重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英语的沉浸式教学,二是小班制的教学,这两点是我们这种中英混合家庭最迫切需要的,而只有民办学校或国际学校才能做得到。
▲出席的嘉宾领导为上海惠立学校开校剪彩
越是好的公办学校,人数就越多,40多人的教学氛围和20多人的教学氛围肯定是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经常提的孩子的领导力、沟通力、协作力,都是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协作来实现的。这种协作在一个40、50人的班级里确实无法实现。而且现在社会的发展和中产阶级家庭的支付能力也到了一定的程度,可以负担得起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也就是在给孩子找学校的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要寻找到最适合我们这种中英混合家庭的教育并非易事,我萌发了办学校的想法。投身教育行业,我是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出发的。
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当时陆家嘴集团的第一个学校项目找到了我,派我这个在英国留学过的人去找个名校过来,我就把英国惠灵顿公学引进了中国。
感谢国内民办教育在近十年的高速发展,也成就了今天的惠立教育集团。我的两个孩子已经在上海的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就读了四年了,得益于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我就能越发坚定地相信我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的校园
我觉得这个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学校对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对生活的热爱的保护,并不是一味地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和过度联系。很多时候,孩子也许掌握知识的熟练度达标了,但是对学科的兴趣就磨灭了。我能够体会到我两个孩子自发式学习的热情。我认为这跟我们惠灵顿的教学方式是有关的,其实学习的内容很多学校都大同小异,但是关于老师怎么教却大有区别。这种探究式、启发式、基于日常生活的教育,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了兴趣。
我的两个孩子可能遗传了我,都是理工科比较好,现在就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特别着迷。比如他们最近对火箭发射就很感兴趣,自己也在做二进制的电子线路板。有一天晚上他们还回家跟我说:“你知道吗,今天是个伟大的时刻,我们数学老师说人类终于探测出引力波了!”这跟我们一般的课堂相比还真不一样。孩子前段时间还写了篇关于相对论的论文,虽然很粗浅,也不是老师教的,因为他热爱和有热情。
因为学校的作业量不多,也给了孩子更多的时间花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而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也做得足够有趣,其实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孩子有什么网瘾啊,惰性啊,因为学习这件事本身就很有趣。而我们要做的关键是不要磨灭孩子的好奇心和自我驱动力。
▲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实景
Q上海惠立可以说是您从惠灵顿国际、惠立双语幼儿园等等众多学校开办以来的一个里程碑。惠立的定位和起点从一开始就很高。您的最高追求是什么?
乔英我们这一路走过来很不容易,今天看了创校以来的视频,也有种眼泪汪汪的感觉。做国际教育的第一步是把最好的英式教育带到中国,在这个事业做了几年之后,有很多朋友说你办了这么好的学校,可我们的孩子都上不了呀。于是我萌发了要做民办学校的想法。
我的最高追求和梦想那一定是:做全世界最好的中英双语学校。这个事情我们也是一定能做到的。
首先我们是跟英国最顶级的私立学校有深入的合作,能够把国际教育最先进的理念琢磨得很透,
另外我们是在中国办学,我们现在能吸引包括像我们周校长这样有着中英双语沟通能力的最优秀的教育家们,给他们搭建一个好的平台,让中外教育家在一个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包容的工作环境中互相学习,互相勉励。
有些不谦虚地说,如果这样的环境还做不出全世界最好的中英双语教育,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地方能够做到。
所以这个是我的理想,虽然还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克服一些困难,但是这个目标一定是存在的,而且我们也是一定可以达到的。
▲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课堂情景
Q在很多大众心中,英式教育等同于精英教育,上海惠立的目标是要培养出新一代绅士淑女吗?
乔英英式教育有很多很好的传统,包括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教养,但中国好的学校也会对孩子的待人接物提出要求。
上海惠立既然有这么好的英国教育合作伙伴惠灵顿公学,我们当然也要充分利用好资源。也正是因为两边的学校有了高品质、高频率、互相尊重的交流,所以我们能够有机会成打造最好的中英双语教育。
上海惠立不提供寄宿,惠灵顿提供一小部分寄宿。其实孩子寄宿在学校主要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文化和体育活动。精英教育这个词我并没有跟惠灵顿和惠立关联到一起,确实来我们学校的孩子很多来自优厚的家庭,但我也非常认同英式教育里的一个价值观:责任。
你有了更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了更高的天赋,所有这些东西并不是给你特权,而是赋予你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在我们的教育里面,我们还是希望潜移默化给孩子很多影响的,你有这么多优势,我们要把它转化为你的能力和动力,未来能够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好。从这方面来看,这也是精英教育的一种责任意识。
周淑群校长
上海浦东新区惠立学校校长。
图为周校长在主持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的开校典礼。
Q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部分中国家长由于是在国内教育体系里出来的,理解国际教育的出发点会和校方有所不同,您怎么看?
周淑群确实是这样。比如往往很多家长上来都会问:“你们使用什么教材?”但我们业内知道,教材其实不是第一因素。家长们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