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农村自建房」或「郊区自建房」,难免会给人留下「土气又浮夸」的刻板印象。但当你跟一位设计师聊到「自建房」,你会发现他/她两眼放光,没错,对设计师来说,能改造一套自建房简直可以位列职业梦想清单。
不同于千篇一律的商品房,自建房得天独厚的建筑条件无疑能为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5套自建房改造项目,一起来看看这届设计师是如何重新定义「自建房」吧!
01
#山地土壤室内设计
村民自建房变身时髦摄影基地
不动结构就能让建筑「改头换面」
△项目改造前
这是位于杭州滨江孔家里文创园内的一栋村民自建房,室内面积约为m,户外景观约为m。改造后将作为摄影基地对外营业。
△设计概念
房屋为砖混结构,考虑到承重因素,好好住认证设计师
山地土壤室内设计保留了房屋原先的结构,重点运用多种材质的拼配组合对建筑进行饰面改造,带来视觉上的融合与全新的空间体验。△建筑正面
△建筑背面
建筑外立面用胡桃木色以及金属配以白墙,赋予材料柔软性。地面采用常规铺路的行道砖,用最原始的材料重新排列组合。建筑的背面则是由不同的孔洞门拼接而成,每日太阳东升西斜可带来不同的光影变化。大量「圆」与「弧」的元素也呼应了这个摄影基地的名字——MOBIUS莫比乌斯所代表的永恒与无限。
△咖啡休息区
地面素色水磨石拼花搭配黑金二色,多种材质组合使用,丰富而不杂乱。
△餐厅区
餐桌的材料选择沿用了整体空间配色,大理石桌面配胡桃木桌腿,座椅的网状靠背与装饰画线条相呼应。墙面的金属线条搭配上艺术涂料不规则的肌理感,打破原本平淡的墙面质感,丰富空间视觉。
△洽谈区
洽谈区的墙面保留了原墙铲除后的样子,再加以固化处理,形成了独特的天然的饰面材料,再加以金属元素点缀,让空间显得更加放松,却又不失细节。
△楼梯
楼梯只在原有构造上稍加改动就大有不同。胡桃木踏步板搭配艺术涂料给视觉带来冲击,弧度的扶手设计则使整体空间更加有延续性。
02
#几言设计研究室_颜小剑
打造三层通高超常规楼梯
让郊区「假洋房」回归家的本质
△房屋改造前
原建筑是一座单层面积不足70平的三层自建形制小楼,是该类住宅的一个典型原型。设计师将其总结为「洋房」形式立面与内部低品质空间的矛盾:外形多参考舶来的洋房建筑形式,但实际上是内部结构缺乏合理考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易出现老化破败漏水烂墙根等现象。
△设计概念
如何让这类「洋房」焕新?好好住认证设计师
几言设计研究室_颜小剑提出了「光井巷子」的概念:通过在空间内部打造一个三层通高的超常规尺度的楼梯,将楼梯空间重塑成一个如同街巷尺度的场所,巷子将多个楼层进行串联,满足功能性的同时承载着人的关联,实现公共性,交流性,自然性的最大化。△光井巷子
通过空间动线改道重塑加上各楼层自然光线的引入,设计师打造一个三层通高的超常规尺度的空间,楼梯化身具有如同街巷尺度的场所,巷子里充满了不同形态的生活场景,也实现了多个楼层之间的互动。
△客厅
△餐厅
△休闲区
在建筑内部,设计师克制地尽可能放弃装饰、符号和形式的内容,精量化材料和软装的使用,让空间回归通透与自由。
对于建筑外部,同样希望是安静内敛的。设计师通过控制墙体的高度将外部不利视野进行隔绝,形成一个具有空间感层次感的独立小院。同时去除不必要的装饰性元素,选用具有耐久性自洁性的新型挂板材料给老宅穿上了「新衣」。
03
#KeepDesign留住设计
佛山年轻夫妻的「现代风」婚房
打破城中村宅基地的固有印象
单看上图,你绝对想不到这是位于广东佛山城中村的一处宅基地自建房。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城中村的居住环境陈旧杂乱,更与设计感无关,谈不上是理想的居住选择。业主是一对年轻夫妇,虽住在城中村,但也希望这个空间能符合他们自己的个性和喜好,成为他们新生活的起点。
△户型改造前后对比
△轴测图
针对业主的需求,好好住认证设计师
KeepDesign留住设计选用了男业主喜欢的「黑白灰」作为基本色调,点缀女业主喜欢的原木色,打造出「冷酷又温暖」的现代风。同时,结合宅基地墙面可改动性比较大的优势,设计师利用一堵「悬浮墙」增加了客厅和餐厨区之间的互动,令空间更加灵动而具有探索性。△悬浮墙
简洁的黑白色块纵横交错,搭配一堵「悬浮墙」,整个空间透着强烈的建筑感和现代感,居住者穿梭在其中,有一种似有似无的空间趣味性和探索性,完全超越了人们对城中村宅基地的固有印象。
△隐形门
设计师还将空间中所有的门都改为隐形门,深灰色调与隐藏式设计的运用,原本祼露的每扇门被无形地遮蔽起来,令整个空间在视觉上更加简洁,满足了业主对现代风的喜好。
△百叶帘
全屋的窗帘均选择了百叶帘,既能保证采光,又能保证私密性,还能阻挡屋外不理想的城中村景观。百叶窗的光影变化,也给空间增添了一份独有的情绪与记忆。
04
#静谧设计研究室
把大自然圈进屋内
这才是住到农村的意义
△改造前的房屋
这是位于浙江德清莫干山上的一处农村老房。主建筑是一幢框架结构的民居,原入门正对建筑入户面,建筑外立面为装饰性外墙砖,朝南面较为封闭,原本一层作为车库及储物使用,层高不理想。改造后这里将作为民宿使用。
△改造后的房屋
针对房屋存在的问题和业主需求,好好住认证设计师
静谧设计研究室此次自建房改造的重点为:对外部环境选择性保留、新材料的介入、内部空间的重新划分、南向采光面的打开以及每个客房根据自身的特点重新诠释,旨在让室内空间与周边环境有更多的对话,让同一个空间在一天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感受。△围墙外立面
△建筑外立面
围墙外立面是用当地的泥土及红砖打样N次后取得的效果,也体现了房屋的在地性。建筑在外立面的设计上则刻意强化栏杆扶手的形式感,从而达到建筑外立面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观景台
房子位于马路的三角位,不同于原本封闭的围墙,设计师在沿路的入口设计了一个观景台,这里是眺望远方亲近自然的绝佳场所。
△公共区
在内部软装的选择上,匹配空间的同时让事物本身具有故事性,通过人与空间、事物三者之间的互动,加强空间的识别性。
△卧室
每个客房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了重新诠释,旨在打造出满足睡眠需求又最大限度亲近自然的空间。
05
建筑师15万爆改农村5层老宅
打造超暖三代居空间
改革开放后,浙南农村出现了一种独特的住宅类型,窄开间、长进深、多楼层的建筑,构成了当地特有的风貌。设计师颜小剑自初中开始,就和家人居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五层楼,但每层都是狭长的一字形,楼梯占据中心位置,把前后空间分隔得很细碎。
△设计分析图
重视亲情的颜小剑,不喜欢这样彼此孤立的状态,建筑专业毕业的他希望通过改造,创造一个能满足一家5口三代人的生活需求,同时又让家人自由互动的空间。针对房屋现状,他以空间互动体验为探索契机,针对闲置的五楼空间进行改造实践,将原有的空间柱收纳到墙体内,大物件储藏功能暗藏到吊顶余量里,并尽可能地让主体空间保持灵活,纯净。
△空间的互动与自由
家应该是自由的,是可以互动探索的。设计师通过景窗创造多层次的活动场景,多个情景的生活互相独立却又互相渗透。
△空间的灵活性
家也应该是灵活的。随着移门开合,空间也可以灵活切换不同场景下的状态,满足不同需求。
在软装上,设计师尽可能的减少装饰化元素。受到预算的限制,很多家具、软装都是装修完成后,才随着居住一点点添置的。正如颜小剑本人所说,这是一个用时间和情感织补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