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灵顿 >> 历史回顾 >> 年中

年中

一直攒着素材想写图文,然后今天整理的时候,发现竟然已经攒了半年了!所以突然决定以月为单位写个记录~

年2月

因为疫情的原因,寒假选择留校,跟馨雨子互相陪伴着一起过年。

第一顿年饭是小烧烤,烧烤店的老板说我好像外国人(估计是因为自来卷吧),还说要送我们瓶啤酒。问题是旁边桌有个大姐听说别人都送了没给她送,就火了,老板于是答应给她也送,结果她说那现在就给我把瓶开了!老吓人了,馨雨子都准备站起来溜了。(图:为我们自己烤糊了的面包片,老板看到后给我们又送了一片新的)

在这段时间爱上了盒马,他家的东西真的是都好好吃,寿司、刺身也很新鲜,还有大樱桃,童年回忆——德克士的米汉堡。

跟馨雨子一起去了豆柴院子,营业的狗勾超级势利,有吃的就来没吃的就跑,不过拍照还是很配合的。

只有这只小“绿茶”,它的美食策略就是直接钻到你怀里不走,直到榨干你的零食。当然相比起来,这种行为甚至可以说有点暖心了,毕竟其他狗勾更无情T-T。

还跟馨雨子一起恰了重庆老火锅,爱上九宫格和油碟涮腐竹。

月底吃了一顿大刺身,但是感觉不是很好吃。这家店好像是叫匠人牛品哈,主打日料和烤牛肉的。但是牛肉品质也不太行,不推荐!

年3月

吃了一顿牛排,这家店叫斯普汇,是真的很棒,后来又去了几次。主打生蚝,蚝是真的很新鲜,各个产地的都有,价格比较高,但是每天有不同的活动,只要点了活动款就很实惠。

3月中旬,校园里的花花开始绽放,从一两朵到成簇,才发现北中医是真的美了。

年4月

一直计划着要去春游,到了四月,如果再不去,樱花都要凋谢了吧!于是拉着实验室组团去了玉渊潭~

最令人震惊的就是“小梅”同学竟然坐着轮椅也来了哈,真是一次特别的出行体验呢。

我买了空气炸锅,在宿舍做了炸汤圆~

此时,校园里大片的月季开始纷纷开放,美死了。(之所以知道是月季而不是玫瑰是因为后来发现每个月都开)

馨雨子送了我一束百合,后来开了有两周多,宿舍里一直(╯▽╰)好香~~

新买了airpodspro,用馨雨子送的猫猫试了下,真的万物皆可举哦。

月底跟学友们在小草屋相聚,真的是回到本科时光的感觉。

年5月

五一假期错峰早鸟去了杭州,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杭州就是因为有了西湖才成为了杭州吧,初夏的空气都是甜的。

杭州基本上给我的感觉就是和北京差不多,已经非常城市化了。但街头巷尾还是有藏龙卧虎之意,各种私人宅院看起来很了不得。另外就是茶舍确实很多,也很雅致。

那天杭州大风,据说还出了人命,我们走在路上也险些被树枝砸到。好不容易在茶舍坐下,茶汤里不免落进些梧桐须。

在西湖边上的楼外楼,该吃的都吃了,但是味道却并不好,东坡肉尚可。

西湖外小巷道有一家叫栖霞人家的小菜馆,桌椅都很简陋,但里面的家常菜真是非常好吃,莼菜汤也非常清爽。

后来又去了乌镇,整体都是为游客打造的特色水镇,景色确实非常好看。

但是游客真的好多,就像在日本的时候去镰仓一样,人挤人,而且感觉比较商业化,内里和各种旅游景点差不多。

在杭州的日子,喝了好几顿龙井茶,有在西湖泛舟船夫给沏的,有在楼外楼喝的,有在茶舍喝的,有在酒店喝的,滋味各不一样,但同样的一点就是我这种阳虚体质,喝了很快去厕所。在乌镇实在是扛不住了,还是喝回白茶吧!靠窗赏景,配上茶点真的很妙。

在街边吃杭帮面的时候,旁边有一小姑娘唤姥姥姥姥,姥姥就来照顾她,我的眼泪突然就流下来了,感觉好想姥姥,于是第二天就飞回家了。恰好舅舅舅妈假期也来看望姥姥,聚了个团圆。

在家吃了一顿黑白抓饭,几顿饺子,又去了一趟自家园子里摘菜。真的感觉,越长大越珍惜在父母身边的日子……

回京后忙碌一月,月底又吃了一顿生蚝,还试了他家的惠灵顿牛排,也真是不错!另外就是每次去必点鹅肝吐司。

年6月

6月的第一天就收到了大湘的儿童节礼物,真的好感动,但是也听说了大湘即将搬到西校区的消息。同时,实验室迎来了毕业季,一拨师弟师妹包括馨雨子都要走了。真的哭了,感觉变得孤孤单单了。

给馨雨子买了不太成功的毕业礼物,谁能知道会有这么丑的小猫咪啊!

北京进入初夏,天气开始变得闷热,校园里的小睡莲开始绽放,有一种静谧之美。

跟馨雨子一起在食堂过了端午节,大湘竟然亲手给我包了粽子,十分感动T-T。

伯菊师姐也要毕业了,她从日本回国后,我们竟然只聚了两次,一次是来,一次是走。这是第二次吃半天妖的烤鱼,第一次吃微辣太辣了,这次就点了蒜香,味道真的很不错!

师姐送了好多大樱桃给我!一颗一颗包起来的那种。大湘也送了一盒超级新鲜的荔枝来,感觉每天都被爱包裹着。

月底去巧巧家吃饭,撸到了超级美貌的喵子,只是皇太子变得很怕人,只见了一面就躲起来了。

最喜欢巧巧做的玉米排骨汤了~!

第一次尝试在淘宝上买花,大成功!!!这就是30块钱的快乐嘛。

紫色花瓶是帮馨雨子搬家后从新家里薅来的哈哈,从那一天起,馨雨子真的离开学校了T-T。

不过菊花的花期真的很短,刚来的时候只有这么几朵掉了的,后来就渐渐有了一整盘。从醒花到全部凋谢大概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

年7月

在大红门会展中心参加了暑期礼门大会,重新开始做儒门工夫,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君子不器。

先后迎来了大湘、子右和馨雨子的生日,连着吃了三天蛋糕O(∩_∩)O。

而我,也终于突然凭实力单排上了星耀,拿了第一个铜牌(我知道我很菜可是我好激动),然后立即在新赛季回到钻石。

以上就是最近半年的图文总结。

以下,就说说自己在学业上的感悟。从写国自然到设计自己的毕业课题,最近在写开题报告,可以说付出了很多辛苦,有过很多迷茫和焦虑,还有对自己的怀疑。那样的自己状态真的很不好。

从参加礼门大会之后,才重新想起来,人活一世,不在于眼前的这些事情啊。君子不器,调整之后,才感觉学业上整体的状态也随之变化。

之前只想做一个简单快速的毕业课题,赶紧上岸,现在想明白,当下的学术训练是为了之后做实在的事情,不可以草率为之。同时心里清楚,眼下做的事情,面对的事情,其实都不过是一个很小的阶段,算不上什么事情。形而中的事情,只要想做,总会有办法去解决,人不必钻牛角尖,把自己逼到什么份儿上。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向上走,不要忘记修养自己的心性。

同时思考了很多研究生阶段的事情吧,发现一味的push自己其实挺不理性的。因为药院这个平台,说实话,很一般,年轻的时候真的不是看能力而是看平台,除非能力太强直接把平台水平都拉高,我自认当然不是那样的人才,再加上我们课题组也没有连贯的研究思路,大家都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另外就是自己的硕博阶段,两段出国经历,中间穿插着回国,实际上一直没有连续的课题思路,做的东西之后也都没有接续,包括写的国自然也没有成为自己的毕业课题,这样的话对学术成长还是挺不利的。

再往深了思考了一下,关于政策导向对个人的人生影响哈。最近的体会就是,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自己在做选择,但实际上是社会需要什么人就变成什么。我们这一批人,很多的硕士博士,往前回溯,那是有一个政策叫“培养高素质人才”,当然到现在发现失败了哈,问题没解决反而造成了内卷,另外就是因为那时工作岗位不足,需要大家先不工作所以鼓励深造。所以自己可以说是随波逐流就走到了现在这一步,基本上是一路迷茫、后悔、挣扎走过来的,到今天可以说,不想走这条路了。

再往后,因为计划生育带来的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现在提倡三胎了,还有就是五五分上高中(一半高考,另一半去技校),因为需要“技术型人才”,也因为需要填补劳动力空缺。这个政策的后果可以想见,会造就一批没有本科文凭甚至高中文凭的人,对比我们这一批硕士博士(在我们这一批本科生是较难找工作的),中间的转折会很突然。

再往前看几十年哈,可以说真的是时代造就人吧,所以为什么讲60后、70后、80后,这一代一代人的人生命运差别很大,可以想想当时有什么政策。所以最近突然理解了,看人一定离不开时代背景,而历史就是一个又一个人组成的群像。那么个人的命运首先由时代决定,随后由平台决定,在人生节点做选择,则决定了今后走什么路。我想,那么个人想要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关键还是在于超越形而中,看清形而中,并且有勇气走自己的路。不然也真的是庸庸碌碌,泯然众生了。

勉励,向上走!

陈久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ilingduna.com/lshg/8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