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406/k2vdfad.html
我名叫老张,今年已经62岁。
我曾是体制内的职工,如今已经退休。每月领取元的退休金,不必劳动,只需领取这笔钱,让我感到非常知足和感恩。
曾经,我享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我的妻子也是体制内的职员,担任乡镇干部,职务为副科级。我们夫妻关系融洽,常常在周末骑着单车游览周边的大山,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不论是累了还是饿了,总会找个小饭店,品尝山野美食。
然而,命运变幻莫测。在妻子54岁那一年,她因心脏病突发离世,让我独自一人孤零零地面对生活。
儿子完成研究生学业后,在济南找到工作,离家千里之遥。成家立业后,他很少回家。
失去妻子后,我的生活一下子变得灰暗。精神沮丧,我甚至没有兴趣做饭,每天盼着时间快点过去。
老伴离世是在五月份,到了中秋节,我以为儿子和儿媳妇会回来陪我度过这个节日。然而,中秋节那天,我等到天黑也没见到儿子一家的身影。只好主动给儿子视频电话,想了解他们在忙些什么。
经过三次拨打电话,儿子才接了。我看到他不在家里,仔细一看,原来亲家夫妇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顿时明白,儿子一家三口去亲家过中秋节了。默默地叹了一口气,过去的往事一幕一幕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当初,为了给儿子买婚房,我和老伴只攒下了25万元。这点积蓄远远不够支付首付。尽管我们是双职工家庭,但工资较低,双方父母都是农村出身,家底薄弱,每月还得赡养老人,根本没有多余的积蓄。
儿子读大学和研究生时,花光了我的工资。那时,家里完全依赖老伴一人的工资维持生计。为了凑够儿子的首付,我们不得不用房产证抵押贷款,在省城为儿子购置了房子。到现在,贷款还没有还清。
好在儿子的工作单位效益不错,他学的自动化设备专业在公司内属于高科技人才,工资不低。每月用公积金支付房贷后,生活还算宽裕。
亲家是本地人,这一点我非常满意。儿子独自在省城工作,能有亲家的支持,对他来说是一种依靠,这是一件好事!
儿子的单位福利不错,刚上班的头一年,公司为每位职工的父母准备了过节礼物。我们收到礼物时非常激动,因为儿子能进入这样的好单位,我们感到光荣。
然而,自从儿子有了对象后,过年过节我们再也没有收到一分钱的礼物,估计都给了亲家。儿子三年来了三次,分别是过年、十月一放假,以及老伴去世。
过年时,儿子在腊月二十九回来。年三十中午吃完饭后,他不停地与儿媳妇通电话。当时他们还未结婚,儿子刚刚开始工作,同事介绍了他的对象。
过了一会儿,儿子决定回去见儿媳妇,不愿意陪我们守岁。我们不舍,毕竟还没好好与儿子相聚。
他坚决地开车离去,我们只能苦笑摇头。老伴说,儿子长大了,对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亲近。她认为,儿子会觉得儿媳妇和亲家更亲近。
当时我并未认同,觉得老伴言之过重。毕竟我们把儿子养大、供他读书,甚至为他购房,这是有目共睹的。我相信儿子不会忘记这一切。
在十月一的假期,儿子和儿媳妇一同回家。
儿媳妇一进门就抱怨爬四楼太累。我们家住在四楼,是步梯房,虽然没有电梯舒适,但我们别无选择。
他们只在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就离开。我听到儿子在卧室里给亲家打电话,计划去南方旅游几天。
得知消息后,我长叹一口气,但没敢告诉老伴,担心她难过。我们黯然送走了儿子和儿媳妇。
儿子第三次回来是送别老伴,但儿媳妇却没有随行,令我感到震惊。
儿子解释说,儿媳妇在单位忙,还要照顾家里的孩子。亲戚朋友们都问儿媳妇为什么不回来,我也无法回答。
按风俗,老人去世后,儿媳妇要在场为老人撒麸子,以积福为后代。然而,由于儿媳妇不在,这一环节被省略了,让我感到无奈。
老伴去世后,儿子再也没有回来。我知道儿子从前和妈妈亲密,每次电话都是问妈妈的下落。他上学时一回家就叫妈,父亲只能退居次要位置。
儿子失去了妈妈,回家的欲望也减少了。虽然他不回来,但每逢儿子一家三口生日或过年,我会为每人准备一个大红包。
在我心中,积蓄的钱是为了儿孙花费,他们是我留下的最重要的血脉!
一个人过得很孤独,夜晚漫长,我常在楼下徘徊,眺望小区里的温馨灯光,对比我家的黑暗,感慨万分。老伴远去,我常在寂静中泪湿衣襟。
儿子很少主动给我打电话,我更愿意把他的忙碌归咎于工作,而非心里对我这个老父亲的疏远。
有时我会给他打电话,我知道他更愿意听孙子的声音。遗憾的是,孙子对我这个爷爷很陌生。在电话中,儿子和儿媳妇要他喊爷爷,他总是嘟着嘴勉强叫一声。
我们是大人,不和孩子计较。谁叫我们见面少呢?
为了还清用房产证抵押的贷款,我在退休前省吃俭用,终于松了口气。被债务压着,觉得安稳的睡眠难以实现。
退休临近,我有些焦虑。其他夫妻可以一起旅游或锻炼身体,而我独自一人,该如何度过?
我的专业是工程类,年轻时考了一建证书和一个监理证。我决定退休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创造一些财富,既充实生活,又为孙子多攒一些钱。
人老了,总是为自己考虑得少,为子孙考虑得多。
退休手续办理后,我外聘到了一家工程单位,每月获得元的收入。我重新开始了早出晚归的生活,每天早晨六点准时开车出门去工地,中午在工地食堂解决午餐。有时下午想去饭店点几个菜,但考虑到花费,还是选择省点钱。
每月的退休金和工资加起来近元,基本上可以存下一些。我觉得儿子家在省城的开销不小,尽管我从未去过那里。听说连一棵葱都要两三块钱,再加上孙子上各种培训班,费用不菲。
因此,我每月给儿子家一万元,有时转给儿子,有时转给儿媳妇。他们收到钱后总是发个感谢的表情包,然后说声谢谢爸爸!听到这句谢谢,我感到满足无比!自从每月资助儿子后,他们开始更频繁地打电话,关心我的身体状况,嘱咐我不要太辛苦。
每当接到他们的电话,我感觉自己充满力量,在工地上抬头望天,觉得云彩格外美丽。
一段时间我没有休假,天气阴雨连绵,工地停工了,于是我和项目经理请了几天假。
我计划去省城探望儿子家,尽管我之前从未去过。儿子结婚时是在我们这里举行的,所以我还未有机会走访儿子的新家。
在乡下购置了一箱土鸡蛋、两箱烧鸡,以及两袋小米,准备带给儿子一家。
给儿子打了电话后,我立即在手机上购买了高铁票。虽然乘坐高铁不到两个小时,但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步到达儿子家,因为我太想念孙子了。
到达济南西站时,儿子已在那里等候。看到儿子的瞬间,我激动得眼眶都红了。看着儿子在繁荣的省城站稳了脚跟,事业有成,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儿子家位于16楼,宽敞明亮,一切现代化。儿子在路上就用手机控制打开了空调,一进屋清凉宜人。
家的装修是中式的,颜色暗淡的胡桃木。我随口说年轻人一般喜欢明亮的色彩,儿子解释说是按照岳父岳母的意愿购置的。
这让我有些不悦,当初我们为儿子的房子付出了不少,甚至借贷一部分款项。没想到最后装修却完全按照亲家的意愿进行。
儿子的儿子和我刚开始有些陌生,但几分钟后,亲情自然而然地消除了陌生感。
孙子牵着我的手,让我去他的卧室看他画的画,还让我聆听他弹钢琴。
过了一会,儿子提议一起出去吃饭,他已经预订了饭店。去了饭店,亲家两口子早就到了,座位安排时,儿子和儿媳妇都让亲家公坐在主宾席。
亲家公当然毫不推辞,坐在最重要的位置。服务员上来一份炒鸡,里面带点辣椒。但亲家母不喜欢辣味,要求重新换一只鸡。
儿子忙让服务员再次点餐,得知有山蘑菇炖老母鸡,价格稍高,但亲家母满意地同意。这顿饭花了块,吃完后,儿子要结账,儿媳妇却笑着说:“老公,咱别去结账,让咱爸结吧。他一个月挣一万多块,他在家里也没有花钱的地方,不花给咱们花给谁呀?”
我虽然平时愿意给儿子家花钱,但我初来乍到,让我买单合适吗?我看了桌上许多没动的菜,觉得点这么多真没必要。
亲家母让服务员打包,我才明白她故意点多了菜,准备带回去吃的。虽然心情不愉快,我还是买了单。
亲家离饭店不远,他们先回去送菜,让我们等着,说一会儿一起去商场逛逛。商场是一家合资的,里面的商品很精致,当然价格也很高。
商场一楼是专柜卖鞋,有些鞋居然要七八千块。我嘟囔着这样的地方可不是一般人来的,亲家撇嘴嘲笑我是乡下人。
亲家看中了一双块的鞋,亲家公说太贵劝她不要买,但亲家不以为然,说:“女婿有钱,他一年挣30多万,给我买双块的鞋还不行吗?”儿子也附和:“对,对,妈,只要你喜欢咱就要着鞋子。你还要什么我一起给你买着。”
亲家母还挑了一套茶具,花了块。儿子也给亲家买了不少水果和两箱牛奶,车后备箱满满的,亲家高兴地回去了。
得知儿子的年薪竟然30多万,我才意识到他的经济状况如此优越。他为什么还要让我买单呢?
回到儿子家,儿媳妇哭穷地说孩子的钢琴班费用一年好几万,还想报游泳班,但钱太多了,很舍不得。明显是在暗示我帮忙支付游泳班的费用。
我没有答应,突然明白以前的想法是错的。我省吃俭用,希望儿子家生活好一些,但实际上他们的经济状况比我想象中好得多,我何必再为难自己呢?
儿媳妇见我不愿意支付游泳班费用,表情立刻变冷。
第二天是周末,儿子和儿媳妇都没有上班,亲家再次到访。孙子见到亲家母就亲热地让她抱着。儿子责怪孙子说:“赶紧下来,别把姥姥累着。"
一家三口一起下厨,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口味都按照亲家母的喜好来。儿子一直劝亲家母多吃,甚至把我最喜欢的炸虾仁放到她面前,却直接忽略了我。
吃完饭,儿子说:“你真会培养儿子,他知书达理,孝敬老人。我们家吃的用的都是他买回来的。送快递的都认识我们了,说他是少有的好女婿。”
听着亲家的夸奖,我心情复杂。吃完后,他们一家三口陪着亲家去了花卉展,邀请我一起去,但我心情已经不再愉快,所以婉言谢绝。
他们离开后,我环顾四周,看着这宽敞的房间,心里感到极度失落。这房子当初是我和老伴省吃俭用,贷款凑够首付买的,现在却变得陌生而遥远。
看了一下手机,还有当天的返程高铁票,我买了一张车票,打车去了高铁站。
在高铁上,我给工地上的项目经理打了电话,告诉他我决定辞职,不再为他们工作。我也不打算再为儿子家出一分力。
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十点,儿子打电话问我去哪了,我简单地说已经回来,儿子惊讶地说:“爸,你怎么不在这里多住几天呢?你好不容易来一趟。”
我没有回答,直接挂了电话。我能在那里住得下去吗?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给儿子家一分钱。
每月28号是我给他们转账的日子。到了晚上,儿子和儿媳妇见我没有转账,都打电话问我为什么没有转钱。
我简单地告诉他们,我不打工了,挣不了那么多钱了,以后不会再给他们经济上的帮助了。
从那以后,我不再过着抠抠搜搜的生活,我想吃就吃,想喝就喝。不久,我迷上了旅行。
我开始自驾游,游遍了省内的旅游景点。
今年冬天,我计划去海南过冬。我已经和一个老同学约好,他的老伴也去世了,我们打算结伴去海南住一个冬天。
我决定留一部分钱作为养老基金,剩下的都要花掉,不留给儿孙。
朋友们,我的决定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