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东方亲子在线
电子产品是知识来源也是”朋友“乔布斯和很多硅谷的名人都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用iPad等电子产品,但是很多中国孩子在幼童的时候,就很喜欢玩手机和iPad。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的网络移动科技非常发达,它和科技、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都有很紧密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和看待孩子与电子产品的关系?
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学前部校长艾玛·巴顿说:“现在的科技毕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想让大家知道,对于年纪特别小的孩子,我们让他们接触这些科技的时候,一定要非常谨慎。现在到处可以看到大人把这些电子产品给孩子,就是为了可以让孩子们能够安分地一个人玩耍一段时间,而并没有正确使用这些电子产品。”她表示,事实上如果使用正确的话,这些电子产品应该是用于教学,比如说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能力,所以如何养成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对家长来说是非常需要了解的知识。“电子产品当然有很多好处,但是我们家长也应该非常深刻地了解这些电子产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通常无法正视使用电子产品可能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虽然需要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但是应该在合适的年龄阶段。”艾玛·巴顿表示,学校会在一定的时候让孩子们接触电子产品,但在学校之外,很多家长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实在太久了。
“我们有很多孩子不仅把手机当作通信工具或者学习工具,他们同时把手机当作他们的朋友。很多年纪小的孩子,当他心情不好,比如沮丧、甚至情绪低落,他们很可能不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他们可能用手机上的一些APP来排解负面情绪,度过情绪不好、低落、艰难的时光。”独立思考集团副总裁妮娜·杰克森说,“手机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例如有的时候,孩子不会用语言表达‘我今天过的一点都不好’,但是他们通过手机发送消息的时候,他们会采用手机里面的表情,接受到讯息的人相当于得到了一个警示或者讯息,从沮丧的表情可以看出:发消息的人心情不好。所以我们给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时间。同时我们要意识到这些电子产品,其实也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同时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专家们指出,过多使用电子产品可以导致眼睛视力问题,或者使用太久导致身体健康受损,所以家长一定要想好如何从中寻求一个平衡。家长可以把手机作为学习辅助工具,以及想办法让手机成为可以提升孩子身心健康的工具,而不仅仅是用手机来给孩子娱乐,或者让孩子保持安静,所以手机的用途非常重要。
艺术学习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一样,全世界的家长都很热衷于让孩子学习钢琴,但音乐教育可能无法立刻带来某种回报。正因为如此,现在很多学校教育体系,通常会压缩音乐和人文艺术的教学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提高音乐教育的成果?只有不断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能够自主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教育者应该鼓励孩子去学习,而不是强迫孩子去学习。专家们指出,艺术教育对于孩子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不小的帮助。音乐、文化和文化政治评论员诺曼·莱布雷希特表示:“芬兰非常重视音乐教育,在孩子入读的第一天,老师就会让孩子选择想要弹奏的乐器。孩子们选择一种乐器后,就可以拿回家弹奏。他们认为这不是弹奏,这是在玩,因为孩子还没有弹奏的概念。但从孩子上学第一天起就灌输给他们音乐知识,让音乐开启他们接受教育的大门。芬兰对于音乐的重视,这是与其他国家教育差别最大的地方。”在全球的PISA考试中,结果显示芬兰这个国家在数学和物理两个科目上,在全球范围内的排名非常高,音乐等艺术教育提升了孩子的学习能力。
“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本身还很小,事实上,他们不会区分各个科目,所谓的法语、音乐、数学等不同科目都是大人区分出来的,在孩子的眼中这些领域都是互相联系的,并不是独立分开的科目。神经学家现在也在做相关的研究,如果这些东西都是互相联系的,并且这些联系都已经建立起来了,我们为什么要人为地把这些关联性分开?”国际幼年公司总监帕姆·曼迪说,“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应该能够自由玩耍,他们可以接触乐器、学爬树,或者做各种各样的活动。因为有足够长的学前教育时间,等他们真正入读小学的时候,就已经为学习做了相关的准备。现在中国的趋势也像芬兰一样,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给予学前教育足够重视的话,相信我们的孩子在入读小学前就已经具备各方面的能力。”
教育先哲苏格拉底曾经说:“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教育本身是一个长期不断发展、从小培养的过程。因此,关键在于如何在早期教育阶段科学“唤醒”孩子未来的无限可能,最重要的是要“唤醒”孩子内在的心灵能量与人格理想,激发孩子的生命创造力,这个过程可以借助某些“外力”来完成。艾玛·巴顿在《艺术在初等教育中的作用》的主题演讲中说道:“艺术是连接孩子与世界的桥梁,孩子们可以通过创造性思维将自己的经历转换成艺术,从而与世界建立新的联系。探索艺术类课题,能够使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帮助表现自我和与他人交流。”
教育节成为碰撞教育理念的平台惠灵顿上海校区总校长麦杰德从语言文化角度切入,阐述在国际大环境下从国籍和父母背景来区分学生的语言能力已不是主流,许多学生的母语也并非是日常沟通语言。“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语言文化的包容性也是教育的包容性,无法用定式来解读一切现象,而是要包容并兼地去看待问题。”麦杰德举了一个例子,“如果现在人们购物都不会只在商场,那学习为什么只能发生在学校呢?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让每个人都过着 ‘齿轮般’的生活,我们往往没有时间去思考一些看似简单、却值得探究的问题。”麦杰德校长认为,“教育节并不是一个讲座或论坛,不是单一的知识输出,而是一个机会让大家能够放慢脚步,花一点时间去思考、释放、说出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更可以去挑战别人的观点,这才是节日的意义所在。”
本次教育节的另一个主题就是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白癫风专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