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生活贵不贵?可能和国内比起来,这边稍好一些。但是房子,无论是买房租房,都是贼贵贼贵的。
发展国家人工都高。所以在这边有很多公司都请兼职,只要可以在人工方面节省。
在新西兰,只要是一份工作就值得被尊重。从清洁工,除草工人,建筑工人就更加不说了,工资奇高。新西兰的法定最低工资是税前$13.5每小时。就是说这里的餐馆工,超市收银员等等的,很多都是拿这样的工钱,一个礼拜40个小时,算下来一周是$税前。税后也就是四百多。我先前的工作是一周上42.5小时,交完税后拿到手的是$一周。按照1:5的汇率来说,大概一个月是¥左右。这边公司基本上都付周薪给员工。一般是周二或者周三付上周的工资。这里的生活费贵吗?这里的华人超市比洋人超市,例如paknsave,countdown和newworld比,相对要便宜些。我是看东西而决定去哪个超市。有些食物,例如鱼啊海鲜啊之类的,必定到洋人超市。不过这里的华人超市是啥都有,国内有的这边基本上都有。每次去海滩都是看到非常多的的毛利人,汤加人,萨摩亚人等的,都是一家拖大拉小的,在海边玩水打排球BBQ。这些岛国人的特点就是胖。尤其是女人们。那皮肤又晒得黑黑的。哦,天啊,从咱们东方的审美观念来说,真的是不敢恭维。这里岛民民都不算怎么有钱,但就是这样的人,丑着,胖着,快乐着。是,我羡慕那样的生活。:)我觉得,新西兰应该是最漂亮的国家之一。这里有我最喜欢的田园风光。出去玩得还是挺多的,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照相的习惯。税:新西兰的所得税很简单,3.8万以下的19.5%,3.8-6万之间的部分是33%,6万以上的部分39%。所以我的收入税后每周是NZ$元。我太太是NZ$元。两个人税后总共NZ$元。保险:新西兰有事故赔偿制度(ACC)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医院效率不高,如果有另外有医院。但是因为我们两个人年轻,就没有另外买医疗保险。新西兰的年轻人绝大部分是这样。房子:我们买了房子,3房1厅的house,平方的地,中等地区的中等房子,NZ$16万,还欠银行10万左右,每周付银行和保险公司共约元。地税(包括了水费、排污等),每周平均30元。食品、衣服、日用品、出去吃饭、娱乐(主要是买书、唱片和看电影)、理发、健身等,每周约元。交通。除了汽车的开支,另外停车、公车等费用,每周大约30元左右。
教育费用。新西兰的大学学费很低,而且我们没有孩子,所以没有这项开支。
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远足,周末常常开车到海边或者森林公园露营和徒步。新西兰的这些海滩和森林公园不仅风景绝佳,而且维护水准世界一流。我还学过潜水(scubadiving)和Kayaking,不过水平都很差。我们的收入状况在来新西兰5年以上的大陆新移民家庭中算是中等略偏上水平吧(30%-40%左右吧)。当然我们还比较年轻,没有小孩,就会自由一些。不过大多数来新西兰5年以上的大陆新移民当初是直接技术移民来,年纪比较大,现在他们的孩子大多已经上大学,在新西兰,上大学的费用比较低,而且可以通过无息学生贷款,因此很多移民家庭也已经没有孩子的负担了。说到小孩,新西兰的确是孩子的天堂。孩子们在这里安全地、无拘无束地成长。新西兰的教育水平也相当让人放心。在新西兰和澳洲拍小人儿们,不小心拍出一个另类的话题:在那个地方,不是妈养孩子,而是孩子养妈,光在家生孩子就能直奔“小康”致富了。新西兰人生孩子第一胎政府一次性奖励纽币,相当于2万人民币,2胎纽币,3胎纽币,3胎以上都是纽币;以后每周每人纽币,直到18岁。拿低的纽币算,一个孩子每月就是人民币。戏说:如果一个妇女“愿意”生3个孩子,除去一次性可拿到政府鼓励的相当于6-7万人民币外,孩子每月还可获得相当于1.2万人民币的“奶粉”钱。戏言,别对号入座,那里人如闲着没事,光指望“造小人”就OK了。澳新的历史与移民史紧密相关。全世界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都会选择澳新作为新的家园;移民也因此一直是澳新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没有移民就没有现在的澳新。地大人少是本质。澳洲面积多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为2.5人(中国为人;日本最高,为多人)。新统计的澳大利亚多万人,与我国上海的人口数量差不多。新西兰面积27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多万左右。新西兰绝对是女权国家,是女儿之国。看呀:当了9年3届的女总理克拉克,女大法官,女总督,女市长,女议员,女律师数不胜数,重要位置上女多于男。法律重点保护妇女是因为妇女能为国家增加人口。离婚时,三分之二的财产要判归女方,导致了男女同居的多,结婚的少。随处可见一个女人领着好几个孩子,但无男人相陪。且有的女人领着的几个亲生孩子不是一个父亲,这是因为女人与不同男人同居的结果。许多女人就是这样生活着,因为孩子是由国家养活的,女人自己也有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生活方式是自己决定的,结婚后的女人大多是全职太太,因为请用人的工资往往高于女人工作的收入,不划算,不如自己做家务带孩子。澳洲人每生一个孩子政府给补贴澳元,也相当于2.5万人民币。然后每月发放数百元的牛奶金,到18岁,拿低的澳元算,一个孩子每月就是人民币。
新西兰的物价比澳洲低约1/3,所以在新西兰养孩子更划算。
新澳二国,高中以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上大学都能拿到政府给的贷款,也就是说,你生的孩子都是由政府拿钱养大的。新西兰人生孩子第一胎政府一次性奖励纽币,相当于2万人民币。2胎,3胎;3胎以上都是;以后每周每人元,直到18岁。拿低的纽币算,一个孩子每月就是人民币。把纽币换算成人民币咋一听挺高的,问题是小孩是在当地养的,那点补贴在当地用,接合当地物价是不高的,这些补贴都是当地人用税收发的,就因为人少,再不补贴的话,更没人愿意生小孩了;为啥人们都不愿意生?还不是有生活压力,一般人能守住份工作,在资本主义国家那份工作也不是你想守就能守住的,1.蓝领一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普遍的定义是:从事体力和技术劳动的工作者。一般地,蓝领是相对于白领而言。2.同时,就工作环境来说,蓝领族所面对的职业伤害和风险相比较白领而言,也要高出许多。3.曾经,在西方的许多国度里(包括在新西兰),蓝领也是被歧视的,甚至一度被认为是:粗暴,粗俗的人群代表。
4.那么,时至今日,在新西兰,这些蓝领工人的生活状态又是何样的呢?
5.上个周六的晚上,我们一家应邀来到了朋友尹恩的家--参加BBQ晚宴。伊恩是位大巴司机。6.那么,无论是按照工作的性质,还是按照受教育的程度来说(尹恩仅持有高中学历),尹恩是位不折不扣的蓝领工人。7.伊恩的家坐落在山顶。这片小区是惠灵顿中产阶级聚集的一个普通住宅区。
8.伊恩的妻子在一家建筑公司做售后服务,她,也是位蓝领工人。
9.或许大家想知道伊恩一家的收入。
10.在新西兰,有关个人收入等问题属于个人的隐私,瞎问乱讲的话估计会涉及到法律的层面,所以即使是家庭成员之间,也甚少去过问和讨论类似的问题。
11.不过,新西兰政府的官方网站总是信息畅通。
12.据新西兰统计局发布的行业薪水标准显示,在新西兰,一位有工作经验的巴士司机的年收入大概是:4万2千新币左右(22万人民币/年)。
13.据此,我估计尹恩家的年收入大致浮动在官方公布的收入平均线上。
14.人到中年的尹恩拥有自己的房子,有两个孩子,两条狗,一只猫,外加四辆车(每人一辆车)。15.假日里,夫妻二人不时地到澳大利亚,斐济等国旅旅游;周末时段呢,夫妻二人一同打打高尔夫,和朋友BBQ聚聚餐等。16.在新西兰,打高尔夫可不是啥“权贵们”的专享,在这里,“高尔夫”是大众普及的一项休闲运动。17.伊恩家的后花园。尹恩的家占地大概有平方米,按照目前的估价,这栋房子大概价值为:至少50万新币以上(大概是万人民币)。18.尹恩的女儿现在新西兰一著名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学习心理学,本科已经完成,正在攻读研究生学历。19.尹恩的儿子刚刚高中毕业,不过小伙子不想去大学继续攻读,因为他喜欢体力工作。20.目前,他正在应聘一份蓝领工作,粉刷墙壁的涂料工人。用尹恩的话说:只要孩子们能够自食其力,只要他们过得快乐就好!21.在整个BBQ晚宴里,一派热闹的景象。人和动物,在这里达到了空前的和谐。
22.BBQ晚餐是在尹恩家的车库里进行的。
23.在新西兰,很多人都把自家的车库装饰出一个角落,供朋友聚会所用。24.到达新西兰生活几年后,我改变了许多原有的对西方社会的观点和看法。25.例如在这里,人们不会以职业的不同而把每个人划分为三,六,九等的级别。26.如果伊恩想做个白领,他可以去大学攻读个学位,然后再去应聘个白领工作啥的(注:在新西兰教育是终身的,在这里,即使你是50岁的年纪,如果你想去大学读书,OK!)。
27.因而在这里,做蓝领也好,做白领也罢,纯属自愿。
28.再者,新西兰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诸如,最低工资保障法,反歧视法等等,在法律的层面上也给予了每位劳动者合法的保护。29.所以,在这里,即使作为一名垃圾清洁工,也一样有房住,有衣穿;人格上,也同样被尊重。
30.其实,在这里,某些工作领域的“蓝领薪水”实则已经超出了白领。
31.例如,在新西兰,一个持牌照的建筑工人的薪水或许超出了一位大学老师的收入。32.不论蓝领还是白领,都是社会工作者的一部分,大家都在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每位劳动者都应得到尊重和平等的对待。1.按照网络释义:我们常说的“别墅”涵盖了两种物业类型:一种是HOUSE(房子,住宅);一种是Villa(庄园、城堡)。这其中,villa特指那类独门独院,并拥有私家花园的独立式住宅。2.一般地:由于villa(别墅)型的住宅私密性强,且占地面积较广,所以,这类“别墅”型的住宅在很多国家被定位为:价格昂贵的“高端住宅”。3.不过,这一现象却在新西兰被打破了,因为,在新西兰,你会发现:无论穷人还是富人,大都住在这种带有私家花园的villa(别墅)里。4.我的家,就座落在这条小街的尽头。每天,只要有时间,我一定会在这条小街上慢跑。5.瞧,这条小街两侧的住宅全都是villa(别墅)。但是,你可别认为住在这里的居民都是富豪啥的,实则呢,这里的居民大都是工薪阶层(中产阶级)。
6.在新西兰,住宅区域大体划分为三种类型,富人区,中产区和贫民区。
7.在这里,“中产区”是最常见的一种住宅区。之所以这样的局面,因为在新西兰,中产阶级是个庞大的群体。8.也就是说,在这里,你只要不懒惰,勤奋工作,大都会成为有房有车的中产阶级。
9.这是中产区比较常见的别墅。
10.一般地,在惠灵顿,这种类型的别墅价格在40万新币至50万新币之间(大概等于两百万人民币)。11.新西兰的年平均工资大致在4万新币。在新西兰购房一般是二八贷款,房贷利率在4.9--5.9之间浮动。
12.在新西兰,“富人区”大多集中在海边或者湖边。
13.有趣的是:新西兰的富人大多源自“农民”(农场主或者果园主等)。14.一个现象是:新西兰的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是他们辛勤工作和劳动的所得(是他们的应得);再或者是:一个家族奋斗了半个世纪的“累积”。
15.基于此,在这里,人们仇富或者妒富的现象甚少。
16.惠灵顿某些豪宅。
17.在新西兰,贫民阶层大都源自:当地的原住民,毛利人,附近的岛国移民(例如斐济国),或者从其他国家过来的新移民,和一些难民等(注:新西兰是联合国难民安置国之一)。18.平日里,这部分人大都靠着政府的救济金过活,所以,基于经济上的拮据,他们要么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屋里。19.要么住在租金或者售价都较便宜的住宅区,即,所谓的“贫民区”。许多“新移民和难民们”经过一番打拼后,会搬离“贫民区”。20.额外说明的是:华人移民由于勤劳,大都会在新西兰实现自己的”别墅“梦。所以,最终,留在新西兰贫民区里的居民大都是:毛利人和附近岛国过来的居民。21.在新西兰,如果你的年收入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最低线,或者你压根就没有收入(例如,残障人士),那么你可以向“新西兰社会福利部”申请“福利救济金”过活。22.这些救济金涵盖了:住房补贴,食物补贴,等。另外,你也可以向当地政府申请“公屋”居住,一般地,公屋的建筑格局也是villa(别墅)。23.公屋是由政府出资而建,然后,以低于市场租价近三分之二的价格租给那些低收入者,或者无收入的人士居住。额外的说明是:建造和维修公屋的资金来自税款,而这其中,新西兰的富人们不菲的“贡献”,占据了主要成分。24.惠灵顿市政府官方网站详细规定了:申请“公屋”时,申请人的条件及申请办法。另外,申请人可以通过网络申请,也可以直接到市政府的“公屋申请办公室”办理。25.这些是惠灵顿贫民住宅区的景象。相比较而言,这里的房子面积小点,房型简单点,房子旧点。但是,依然是“别墅”,不是吗?26.在新西兰,唯有在少数的几个大城市里才会有Apartment(公寓楼住宅)。27.由于新西兰人大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所以,一般地,他们不热衷居住在狭小的公寓楼里。28.惠灵顿CBD内的Apartment(公寓楼)。一般地,这类住宅的居民大都是:工作在城区的“白领人士”,或者到此一游的“过客们”。29.由于在这里,富人和穷人都可觅到自己的一片“广厦”居住,所以,在这里,处处是一派“和谐”的景象!
30.在这里建房子,主要的建筑材料是木材。
31.这样的房子,即防震,又防风。
在新西兰生活贵不贵?可能和国内比起来,这边稍好一些。但是房子,无论是买房租房,都是贼贵贼贵的。不过在那个地方,不是妈养孩子,而是孩子养妈,光在家生孩子就能直奔“小康”致富了!
/
35
曾经,在西方的许多国度里(包括在新西兰),蓝领也是被歧视的,甚至一度被认为是粗暴、粗俗的人群代表。在新西兰的领工人的生活状态又是何样的呢?
推荐阅读:新西兰工人生活实拍年入22万爱国外游
/32
新西兰的住宅区域大体划分为三种类型,富人区,中产区和贫民区。在新西兰,你会发现:无论穷人还是富人,大都住在这种带有私家花园(花园装修效果图)的villa(别墅(别墅装修效果图))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