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博士访学系列之惠灵顿天津

感谢惠灵顿中国教育集团邀请,让我暂时摘下理事的帽子,以专家的身份与六位从英国远道而来的教育测评官一起对天津惠灵顿学校进行年检。之前做分管校长、创校校长、副总校长、总校长、校董都给了我不同视角去了解运营一所学校的方方面面,但这次的外部考核官的视角给了我一个更客观而批判性的经验去观察一所学校的成就与进步空间。除了近百页的资料和学校自查文件,以下是我的观察纪实。

每周一早上老师们7:40到校开校会,今天轮到中方校长杨洋在校门口迎接学生,我去陪她,大部分孩子们进校门时会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和很多贵族学校一样,极个别家长的停车方式有点霸道,即使可能有万般理由也不能逆行啊。我使劲忍住才没有上去干涉,但这种损人利己超近道的行为是对孩子最坏的榜样和伤害。如果家长不改变自己的素质和行为,即使送孩子上公爵开的学校最后也只能培养出李刚的儿子。

惠灵顿的双语幼儿园有个可爱的名字叫Nest窝,孩子们每天入校前,园长和护士们在门口检查孩子们的体温和口腔健康。Nursery班里皮肤五颜六色的小朋友咿咿呀呀的跟着Sam老师念中文童谣的声音是让人莫名感动的天籁,恍惚中回到了我曾经工作过的美国半岛三语国际学校。照现在中国发展的速度,汉语通行全球的梦想指日可待。看到这个网子,想起日本藤幼儿园的设计,我建议探讨一下拆掉玻璃让孩子变成蜘蛛的方案。

我先听的课的是最潮最好玩的DesignTechnology,英国A-Level课程里最能体现STEAM精神的课。Niki老师除了负责面料部分的教学,正在指导孩子们为即将上演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做服装。我建议她让家长们看看从没熨过衣服的孩子烫坏了的熨衣板,提醒他们如果还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的话,孩子留学的时候可能会把房子和自己烧了。如果我是校长的话,还会让孩子自己挣钱赔偿或做义工,让他加深记忆。

DT的主任Ian手很巧,带着各个年级的孩子做各种好玩的东西。我撞上了他用大老远从英国背来的银、锡和铜的混合金属让孩子们为自己或爱的人设计项链。可能为了让最后的成果展现得更完美,我认为他干预得也有点多,这不是他的错,这只是人性,是我的在场造成的。大人们包袱太重,太想在领导面前表现,如果是我的话会让学生自己尝试总结为什么结果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

我最爱的当然是艺术课,教室足够大,明明可以分隔,但Ed老师选择让低年级的孩子看见哥哥姐姐在玩什么好玩的。同一班的学生用的工具、表达的手法,做的题材都不一样,绝不会大家一起画一朵五个花瓣两片叶子的小红花。《悲惨世界》的女一号Jasmine不但是编舞,在油画上也颇有天分。艺术纵有万般法门,其原理是相通的,学校和家长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去尝试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切入点。

毕竟创始人Joy是中国人,所以比起一般意义上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惠灵顿的中文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从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中国文字和文化符号可见一斑。但他们并没有停留在大国沙文主义的自恋情结里,而是把大中华文化的外延拓展到了东亚、亚洲乃至全球。IPC小学项目成果展里,六年级学生用各种材料展示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让人耳目一新。

不能更爱四年级的学生们不限形式、不限工具、不限内容地展示人体结构的这个系列了:用面包雕的脚掌,用气球仿的肺泡,用沙包缝的心脏,乒乓球画的眼珠,筷子在水桶上支的肋骨。只要你愿意停下脚步就能听到孩子们想象力奔涌的气流声。我不得不略带偏心地说,他们比高年级同学的作品更能体现未经污染、格式化的创造力。

不小心推错一扇门,只见满满一屋子穿着紧身衣的成年女子用奇怪而性感的姿势躺了一地,我捂着眼睛连声Sorry地退出来,原来是瑜伽课。虽然惠灵顿的师生比例高达1:3,但也不至于老师们闲成这样吧?20多人早上10点多钟一起做瑜伽?再一问,原来都是家长,学校每周都有不同的课程免费向家长开放,包括中医、英语口语、瑜伽、绘画,这学费交得太值了。

对所有的惠灵顿学生来说,中文都是必修课。当然,五花八门的母国和参差不齐的起点给教学造成不同一般的挑战,中文部主管周老师是从人大附中挖来的,曾外派到英国惠灵顿教授汉语一年。除了揽下程度差异最大班级的教学任务之外,她也近乎苛刻的要求每位老师“每个年级都能教,什么水平都能教”。让我惊喜的是,人数并不多的天津中文团队竟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上下齐心死磕出了一个精细到24个等级的中文水平测评标准。

我旁听的所有课上都搜集到证据表明老师们非常努力地让中文课充满乐趣与合作,学生们更多时候是在同一张纸上完成同一个项目,而不是一人一张卷子拼个你死我活。留洋回来的谢老师抛出“词汇骰子”,负责非母语课程的沈老师搭起“造句彩虹”,负责母语课程改革和阅读内容编选的Catherine老师跟孩子们熟稔而亲密的互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天中午12-12:30是LTA的时间,负责中国古典建筑俱乐部的张老师虽不是天津人,但讲起天津的掌故头头是道,学生们提的问题既风趣又深刻,半小时真是不够用,我听得都入了神。每周三中午是中学部的WellingTEN,一个让学生们锻炼公众演讲能力并深化Internationalism国际主义的活动,如果老师们在前期再给多一些关于制作PPT和演讲技巧的指导可能效果会更好。

学校的午餐每天都有亚洲、西洋和素食三大口味,照顾不同人的需求和偏好,学生们制作了“惜食”的海报,也看到了一人一块蛋糕的善意提醒,如果要我鸡蛋里挑骨头的话,我倒希望看到“一人一张餐巾纸”的标语,我发现老师们用餐巾纸太费,一抓4、5张,其实如果不是吃麻小或巨无霸汉堡的话,一人一张是足够的,这才更符合低碳行动的口号。

路过一间A-Level生物教室,只有一个学生,一个老师单独给她上课,对惠灵顿如何不惜成本的做教育佩服得五体投地。老师正在用一个线上课程平台提供的VirtualExperiment虚拟实验软件让孩子看不同试剂在试管中的反应,同款实验如果在现实中,即使没有任何失误,也需要几个小时的等候时间。想象如果所有人浪费那么多金属和试剂,同时做同款实验,只为看到某种颜色的火苗,其实是很没必要且不环保的。

每天放学后都有五花八门的俱乐部活动,我毫无悬念的走进了书法班。非常欣赏魏老师的说法,她并不假装自己是什么书法老师,而是以一个“同好者”的身份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书法的乐趣。让我也忍不住跟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作为一个书法书法爱好者启蒙的经验。这位捷克籍的学生Vojtech从第一眼见到中国字就爱不释手,谁敢相信这是连汉语都还没怎么开始学的他在第三堂书法课上的作品?!

每次走过二楼,都能听见从剧场里传出悠扬的乐声,纳闷这一天到底有多少节音乐课。原来下周要上演音乐剧《悲惨世界》,是为了纪念雨果诞辰周年专门为19岁以下青少年创作的校园版,得到了国际音乐学学院与卡梅隆.麦金托什有限公司的授权在中国的首演。三位音乐老师连着几个星期每天连轴转的彩排。并一改往年花钱外请专家的做法,这次全部由师生家长共同完成。先别说编排个大小学生角色的难度,光服装、道具、布景、灯光就是多大一个工程!

这几天听课的密度和强度有点大,腰痛加重,还伴发了失眠和牙痛,却给了我一个堂皇的理由拜访了一下医务室。如名字般甜美的校医Candy老师不光储备了专门针对腰突的神奇红外狗皮膏(远红外理疗贴),还给了我一袋儿一包见效牙龈消肿的栀子金花丸。惠灵顿的外教们都爱用中药,中医威武。抱着给孩子们准备的泰迪熊像迷路的公主一样蜷在“三只小熊”小床上眯了一个小时后满血复活,Candy瞬间变身忠实读者笑眯眯等着我签名。

在作业陈列室看到老师给学生作文的留言,像一个读者一样跟作者互动,而且贴心的用了绿色的笔,而没有像皇帝一样用朱笔“血淋淋”的对孩子的标点符号和错别字发起地毯式的轰炸。小小细节体现了老师写作教学的态度和方法。想象一下,如果你朋友圈的小伙伴们不点赞你的照片,不好奇你的故事,而是给你改错别字,你还有动力写朋友圈吗?学生也是一样,很多孩子不爱写作文并不是没东西可写,而是他们唯一的读者不好好拜读他们的作品。

经济课的印度裔老师讲课很生动,活动设计得不错。高二的数学课讲的是统计学,我在后面听了5分钟就灰溜溜的逃出来了,一句都听不懂。谁敢相信这就是当年昧着良心得过数学竞赛大奖,在美国拿到博士学历的学霸?但我很负责的告诉你,任何不是基于兴趣的自发学习就是这个下场,最后什么知识都留不住。大家谁也别笑话谁,你们都跟我一样,曾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现在呢?给你一张初三的考卷你敢不敢做?

和两位SixForm的负责人Jane和Ed一个小时的对话,让我更真切的了解了他们的挑战,并共情他们的努力和无助。他们使出浑身解数要让一群从公立学校转来的英语非母语的中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去学完英国学生通常需要两年才能学会的内容,还要跟所有母语者去PK标准化的考试。我脑筋比较直,数学不算好,对不起,我觉得这样的竞争对学生和老师都不公平,而且我觉得没必要。

家长们一边盛赞着惠灵顿的孩子们有多自在、有多自信、多才多艺、有爱心、懂得如何与人合作、还能进行批判性思考,一边转过脸就批评他们考试分数还不够高。老天爷忒公平,给谁都是一天24小时,你什么都想要,没这笔买卖。隔壁有的是拼考试分数的学校,你花这些钱来做本来可以免费做的事,值吗?连英国惠灵顿都退出了LeagueTable英国高中排名,你选择惠灵顿之前应该明白惠灵顿的价值观和办学理念。

我撑着老腰唯一从头到尾听完的是魏老师的语文课,偏巧上的是诗歌赏析。刨开我自己对诗歌痴迷的私心,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是唯一一位把讲台完全让给学生的老师。两位学生通过和同学们深度探讨的方式把我青年时期就读过的戴望舒的《寻梦者》细细解读,让我如寻回一位失散多年的老友般心中淌过一股温暖、激励还有点酥麻的暖流。

这些刚从公立学校转来的高一学生才半年多点就直起了已经开始佝偻的胸膛,Candy和Irene在讲台上表现得如此自信。在我老奸巨猾的眼睛里,全程看不到一点点彩排过的痕迹。我必须站起来给有如此教学天分的学生鼓掌,并给摘下皇冠悄悄退隐到教室角落里的魏宗雅老师鼓掌。我当场给南师大的责编打电话,决定用这首诗和他们的解读作为我一直不满意的新书结尾。

我们这个年检小组受英国惠灵顿公学委托,驻扎在学校三天半,考核一所惠灵顿在海外的分校是否秉承并发扬了惠灵顿的百年传统。七人专家组根据各自的职业背景和专长,分头有侧重的深入考察一所学校的方方面面。好在我是理事,所以对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人员和挑战都有基本的了解,不至于一头雾水。不过我们各司其职,我主要负责中文课程、高中最后两年,以及双语教学在学前部的实施。

即使我马不停蹄的听课,约见所有能约到的利益相关者,读我一个人的描述还是不足以看到学校的完整图景的,管中窥豹的记录了我的主观印象,也间接的反映了我个人的教育主张。这也是我是第一次承担这样的年检任务,一方面尽己所能的给出尽量公允的评价和改进建议,一方面,我也学习并收获了很多。尤其是我们的组长,像极了RobinWilliams的DavidByrne先生,给了我很多智慧而温暖的滋养。

暗自希望中国也涌现一些类似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越来越鱼龙混杂的国际学校市场做一些来自外界的监督和规范,也让家长可以多一份透明的信息和信任。当然,这样的评估年检所需要的专业度、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不是每所学校都愿意花钱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而对于服务于大部分中国孩子的国际/双语学校,如何找到既懂教育,又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孩子的双语教育专家团队又是难上加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志龙博士简介独立教育学者探月学院督学

惠灵顿中国理事北京中国学中心董事

钱志龙博士在上海出生长大,就读于南洋模范中学。高中毕业后保送北京大学,获阿拉伯语言文化专业文学学士。后旅居美国近十年,先后获得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传播学硕士,夏威夷大学语言教学专业文学硕士,东西方中心学者,南加州大学教育学博士,主修中小学教育领导及管理。

钱博士曾任美国罗耀拉大学实践教授,美国半岛国际学校小学校长,怡海教育集团总裁,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国际部主任,青苗国际双语学校副总校长,培德书院总校长。他题为《略带偏见的中西教育比较》的演讲大纲被誉为“字字珠玑”在网上传播次。

他在过去的两年里公益出版了四本新书《校长日记——我在美国做校长》、《熊掌和鱼——图解中西方教育的异路与同归》、《鲑去来——我的美国留学往事》和《熊掌和鱼II——国际教育的门里门外》。在众筹网上共募款元,蝉联年度榜首。他也是KenRobinson爵士教育创新五部曲的收官之作《You,YourChildandSchool》的特邀译者。

钱博士的研究方向和专业领域包括中西方教育比较,沉浸式双语教学,21世纪技能素养,国际学校规划及管理,中西合璧的课程设计和统整,校长、教师聘用及培训,体验式学习,项目制学习,母语及第二语言习得及教学,跨文化传播,留学指导,游学及营地教育等等。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以独立教育学者的身份拜访近个学校、机构,足迹遍布5个国家,为推动和推广教育创新上下求索,无问东西。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ilingduna.com/ddts/4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