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出发做汉语国际化的传播者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3/5784188.html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是世界知名、全国领先的专业,学科优势突出。本专业于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全国首批开设。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入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年成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专业,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概况

Overviewofthemajor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服务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融入华东师范大学“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与社会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具备“明德乐群、基础扎实、反思探究、身心健康、持续发展、国际视野”六大核心素养,能在国内外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以及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推广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拥有若干知名教授领衔的高质量教学与研究团队,包括国际汉语教育研究团队、语言与应用语言学研究团队、文艺学研究团队、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团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团队,以及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CTTI来源智库)团队、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团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团队等。这些理念先进的教研团队,服务国家战略、智库建设与决策咨询,参与国家非遗保护,提升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度,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撑。

在人才培养上不断开拓创新,深化改革,率先提出“双语(中文/外语)、双文化(中华文化/世界文化)、双能力(汉语教学/文化交流)”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开国的国际视野,较高的外语水平、中外文化素养、中外语言与文化对比能力、跨文化沟通技巧,体现出“宽口径、厚基础、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国际汉语教育案例库建设及案例教学探索”、“国际视野下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复合型、国际化、创新人才课外养成机制”、“‘汉语种子教师’国际化培养体系建设”等获得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课程设置

Thecurriculum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具备完善的课程体系,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应用课程以及第二课程育人互为支撑,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独立研究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

除常规英语语言课、汉语理论课之外,开设多门中英双语文学文化、跨文化交际与语言对比课程,以及国际中文教育课程。注重专业外语能力与文学、文化、语言学素养;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建成全球规模最大、集纳最广、内容最丰的国际汉语教育案例库,并积极推动案例教学法在系列课程中的应用;构建多元的实践平台,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多层次的第二课堂,通过养成教育使学生获得多维度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国文化通论》《中国民俗学》《汉英语言对比》等课程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称号。

1.汉语、英语系列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字学》《汉语方言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言语行为分析》;《英汉互译》《汉英语言对比》《翻译学导论》《中国文学经典英译理论与实践》等等;

2.中外文学、文化系列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英国文学史及作品》(双语)《美国文学史及作品》(双语);《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双语)《中国民俗学》《跨文化交际导论》(双语)等等;

3.国际中文教学系列

《国际中文教学通论》《国际中文教学法》《国际中文语音教学》《国际中文汉字教学》《国际中文词汇教学》《国际中文语法教学》《国际中文教学技术》《国际中文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等等;

4.选修课及第二课堂

开设近50门选修课,涵盖了语言、文学、文字、教学等,供学生根据兴趣和就业方向选择修读,同时打造中外服饰文化节、汉风雅集中华传统文化研习营、美育讲堂、阅片沙龙、会饮读书会等多层次的第二课堂。

实习实践

Internshipandpractice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目前拥有10余个国内外教学实习与中外文化交流实践基地,形成了贯穿本科四年的自主型、开放型实践教育平台和人才能力培养链。

1.培养跨文化沟通和

中外文化交流能力

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实习基地。

2.培养汉语国际教育能力

上海英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上海耀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上海浦东新区民办万科学校、上海市民办中芯学校、上海市燎原双语学校等实践基地。

3.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实践自驱力和工作能力

贯穿四年学习全过程的校内开放式、自主型实践平台,如“梦驻中国”国际文创公园等。

中外融合

Sino-foreignintegration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历来实行中外学生“一体化”培养,和而不同的文化碰撞,尽显融合魅力,通过“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为学生搭建了宽广多姿的育人平台,学生获得全方位的生涯规划、系统化的学业指导、个性化的成长指引。

1.国际化的文艺舞台,洋溢青春风采

学院主办的“国汉之夜”中外学生联欢晚会、“ShowingWorld”中外学生服饰文化节、“汉动乐坛”歌手大赛等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展示才华、接触各国文化的机会。

2.跨文化实践和志愿活动,培养复合型人才

除课堂学习以外,学生将在“会饮读书会”结交良师益友、担任普陀曹杨社区英语班的“小讲师”或长宁古北国际社区的“中华文化传播大使”,担任上海各项国际大型活动和会议的志愿者,并担任学院留学生新生的“小导师”。

3.多样化的学生社团,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由学院指导的“镜双语”话剧社(上海市优秀大学生社团、屡获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短剧一等奖)、民俗协会、饮食文化协会、夏雨艺苑等学生社团各具特色,为中外学生们提供展现才华的空间。

中外学生携手参加学校运动会、阳光体育联赛、上海极速前进定向越野、国际文化节等活动,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毕业去向

Graduation

本专业毕业生60%左右在国内外著名学校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30%为国外境外世界高水平大学),包括美国哈佛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利兹大学、伯明翰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其余学生就业于各种教育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近几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华师大各专业中名列前茅。

往届毕业生涌现了孔子学院院长、海外高校教授、双语学校校长、国际中文教师、中外合作企业高管等群体,已成为海内外中文教育、中外文化交流、中国文化传播的中坚与骨干力量。

1.海外名校任教与深造

如:届毕业生刁文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系和二语习得博士项目终身教授,美国中文教师协会(CLTA)理事;届毕业生蔡罗一,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东亚研究系教学助理教授;届毕业生田梦源,英国剑桥大学在读博士。

2.国际学校双语学校校长

如:届毕业生包国红,上海中学国际部初小副校长;届毕业生卢慧文,协和双语学校总校长;届毕业生王晓云,上海浦东新区民办万科学校小学校长。

3.企业高管

如:届毕业生嵇海荣,分众传媒执行董事;届毕业生沈竞睿,上海外服国际人才培训中心国际教育交流部经理。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欢迎各位考生及家长报考华东师范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我们在优雅秀美的丽娃河畔等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ilingduna.com/jtqk/8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