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了爱情,我还剩什么

“他不爱我,牵手的时候太冷清,拥抱的时候~不够靠近;喔~他不爱我,说话的时候不认真,沉默的时候~又太用心。明知道~他不爱我,他的眼神,说出他的心。我看透了他的心,还有别人逗留的背影,他的回忆~清除得不够干净;我看透了他的心,演的全是他和她的电影,他不爱我,尽管如此,她还是赢走了~我的心”。

四五年前,她曾唱了这样一首歌发给我,那时我只当她是在矫情,因为她在我心目中那么好,怎么会有人不珍惜她?可是在了解了她几年来的心路历程,也许其中还有很多我不曾知道的事。

——引

相识到相恋,两个月;恋爱到分手,一个月;分手到承认失去,六年。如果这六年有教会我什么,那就是:全力以赴,才能不留遗憾。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相识于偶然:那年夏天,临近毕业校园超市兼职的即将升研究生的她,穿凉鞋上体育课的大二的我,一句“同学要不要买瓶绿茶”的起点,我腼腆的要了QQ号的开始。皓齿明眸,长发及腰,笑容微甜,不似别的女孩;柔和腼腆,活泼阳光,好奇宝宝,恰似别的女孩。

相知于日常:你我本无缘,幸好我脸厚。打开聊天记录,搜索关键字“不要脸”,即可看见整整好多页的来自她发给我的各种“不要脸”。一直以来作为乖乖女涉世未深的她,在我不懈努力的邀约下终于愿意一起出来玩。得益于我早先探索了一些有意思的玩乐项目,她相信我是个非常有趣的人,我也成了她未来的对象中唯一一个成绩不好的。但她的顾虑始终存在,就是我年纪比她小,且不热衷于学习和专业,相对主流的来说显得不靠谱,无法给她安全感。

相恋于六月:远方的梦想和邻家的少女,你选哪个?在那个虽然闷热却异常清新的夏天,时间流逝,彼此逐渐放下心防,两颗心靠得更近了。随之而来的,是甜蜜与苦涩的交织,因为我并不符合她的恋爱择偶观,很多充满了少年气的想法让她觉得不切实际,对于未来的规划也让她失望。而那时,我还不知道原来她在我心中的位置有那么重,重到我不应该让她去适应我的远方,而是让我的远方去适应她的期望。

分手于毕业:她走了,目送她走进候机室时,我尚未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半个月后,她提出了分手,很小心翼翼,也很坚决。那时伤心持续的时间不长,幅度也不算太大,在接下来的十几天中也没有去找她聊天,如果一切就这样下去,我可能会顺其自然的放下她,也许也会迎来大学的第二段恋爱。但偏偏她又给了我希望,因为一年后她会回到成都,还给了我约定。回首看来,那时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起点。

逐渐失去的勇气:如果男女情感也有进度条,那是多棒的一件事。有了约定便有了动力,好好学习、提前半年于大三下学期去北京实习找她的动力。但是这份勇气,随着她渐渐散发的冷淡与嫌弃而消逝……

再一次的勇气:她回到成都并没有给我更多的勇气,反而是更明显的疏离和冷淡。然后带着失望我走了,去海南实习。临走告别,被告知她已经有对象了,懵懵的上了飞机。仅仅实习了不到两周,偶然的聊天,她告诉我她和现在的异地对象相处不开心,更怀念和我在一起时的日子。而我竟生出了一股使命感:回去抢回她。于是随便找了个借口中断了实习(也给领导同事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回了成都。

我想,人长大的标志就是主观意志对客观因素的不断妥协:年轻时,可以为了一个人放弃很多、付出很多,可以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去爱一个人(或者去完成自己的梦想);而年纪大了,则越会考虑顺势而为,从硬生生凑出时间可以跨越大半个中国去见你了,到正好去你城市出差,有时间的话见一见。

心态爆炸的体验:回到成都,慢慢做着。有一天去她学校一起吃饭,饭后应该回宿舍的她犹犹豫豫说她已经提了分手。而我没有当场表态(到现在也想不通当时的心态,总不能是矜持吧),只是笑着说了一句“那喜闻乐见”哦,然后在回去的路上暗爽。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告白气球”,我想这是暗示,也暗自准备着。然而不等我准备好,她突然告诉我她复合了,因为对象马上订了机票飞去见她,她没法拒绝。于是我体验了人生中第一次心态原地爆炸,说了几句难听的话,删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ilingduna.com/zyjr/84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