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文化工坊走进哈特谷广西非遗征服

中科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_

当地时间2月1、3日,获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邀请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工坊、魔术及木偶表演走进惠灵顿下哈特图书馆、泰塔图书馆,通过“演、教一体”的工坊形式与50多名当地小朋友热烈互动,共同体验来自中国广西的传统文化技艺。

_

硬币穿杯、神奇三杯球、剪不断的绳子……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青年魔术师孙巧梅悉数上演精心准备的近景小魔术,将小朋友们瞬间拉入奇妙的魔术世界。

家住下哈特泰塔区的6岁小男孩科瑞探究欲十足。他认认真真检查了每一件小道具,仍未发现魔术破绽,这也彻底点燃了图书馆内所有小朋友们的好奇心,大家焦急地央求孙巧梅老师将魔术背后的秘密透露给自己。

“那我就先告诉你们这条剪不断的绳子的小秘密吧!”极具耐心的孙巧梅随即展开现场教学,毫不吝啬地将自己谙熟的魔术秘笈分享给新西兰小朋友们。恍然大悟的孩子们兴奋难当,纷纷开始练习刚学会的“大本领”。

___

从事木偶表演4年之久的广西演艺集团木偶剧团青年演员梁国正,以一个自带八米长彩绸的“天女”人偶镇住全场。只见他游刃有余地操纵两根木杖,让仙子人偶瞬间“活”了过来,时而水袖纷飞、摇曳多姿,时而定睛凝神、欲言又止,上演了一段活灵活现的“天女甩袖”,让从未接触过中国传统木偶戏的新西兰小朋友们大开眼界,欢呼声不绝于耳。

表演之余,梁国正又拿出一个形态迥异的木偶给小朋友们观摩,并邀请大家亲自体验如何操纵、表演。此举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但也正是亲历过后,才发觉操纵木偶远比自己坐在观众席中想像起来要困难得多。原来,此番木偶表演需要三人同时操纵,一人控制身体,一人操纵双手,一人控制下肢。抢先上台的三位小朋友虽能控制提线,却不知如何彼此配合,一时之间急得满头大汗。在梁国正手把手指挥下,小演员们总算让人偶像模像样地走了几步,其中控制木偶身体的毛利女孩塔伊娜充满了成就感,直称希望木偶老师多来学校给她们教学。

___

与此同时,广西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项目传承人唐美兰已经备好了剪刀与大红彩纸,为推广中国传统年文化,唐美兰特意准备了鼠年窗花、各式福字及一系列憨态可掬的十二生肖剪纸。

“你们知道自己的属相是什么?”“我是马!”“我是小猪!”在下哈特图书馆、泰塔图书馆内,面对唐老师的这一提问,虽然多数小观众一脸茫然、并不知晓生肖为何意,仍然不乏踊跃作答的小朋友们。唐美兰顺势为大家讲解了中国十二生肖的传说,还根据每个人的出生年份为他们分配了剪纸。此举进一步激发小观众们的动手热情,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手工剪纸工坊活动中。

特意前来下哈特图书馆体验中国春节文化工坊的七岁小女孩琳达,首次接触民间剪纸便显示出很强的动手能力。当其他小朋友还在为如何剪出复杂图案挠头苦恼时,她已经早早完成了一个憨态可掬的小马剪纸,并主动要求再剪一个。同样自幼爱上剪纸艺术的唐美兰见此情景非常开怀,希望通过这一面对面展示并传授中国民间剪纸技艺的方式,让更多的海外民众感知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妙趣横生。

___

“非常感谢中国文化中心和来自广西的艺术家们带来如此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技艺精湛,出手不凡,也让新西兰孩子们有机会了解到中国的广西在什么方位,以及中国人在新年到来之际乐意从事的趣味文化活动。”下哈特图书馆负责人苏珊女士如是说。

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郭宗光表示,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文化内涵、最具亲情感召力的传统节日,希望通过春节文化工坊这一寓教于乐、贵在参与、互动性强的活动形式,让春节民俗文化走进惠灵顿社区,让新西兰民众近距离欣赏到源自中国不同省份的代表性民俗技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两国民众增进了解、加强往来。

图文由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提供

文字:方华魏思静

摄影:张健勇

摄像:张健勇

__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ilingduna.com/jtqk/47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